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7页 |
1.1 引言 | 第7-9页 |
1.2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-17页 |
1.3.1 组合杆件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杆件承载力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3 接触摩擦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接触理论 | 第17-35页 |
2.1 章节概述 | 第17-18页 |
2.2 接触条件 | 第18-20页 |
2.2.1 接触的定义 | 第18页 |
2.2.2 垂直方向的接触 | 第18-19页 |
2.2.3 切线方向(摩擦) | 第19-20页 |
2.2.4 接触形式的判定 | 第20页 |
2.3 接触问题加载 | 第20-21页 |
2.4 接触虚位移原理 | 第21-25页 |
2.4.1 最小势能原理-拉格朗日乘子法的运用 | 第22-23页 |
2.4.2 罚刚度法在接触中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2.5 接触有限元解 | 第25-27页 |
2.5.1 接触对 | 第25-27页 |
2.5.2 等效节点力 | 第27页 |
2.6 接触方程求解 | 第27-33页 |
2.6.1 拉格朗日乘子法结构方程等式 | 第27-31页 |
2.6.2 罚函数在接触中的求解 | 第31-33页 |
2.7 接触理论小结 | 第33-35页 |
2.7.1 罚函数在接触中运用 | 第33-34页 |
2.7.2 拉个朗日乘子法在接触理论中的运用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带封板的组合杆件的承载力分析 | 第35-66页 |
3.1 ansys接触分析概述 | 第35-38页 |
3.1.1 ansys接触对选取原则 | 第35-36页 |
3.1.2 ansys接触对的属性 | 第36-37页 |
3.1.3 接触单元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3.2 Ansys非线性问题求解 | 第38-43页 |
3.2.1 非线性描述 | 第38页 |
3.2.2 非线性求解 | 第38-39页 |
3.2.3 ansys迭代原理 | 第39-41页 |
3.2.4 材料非线性 | 第41-42页 |
3.2.5 材料本构模型 | 第42-43页 |
3.3 组合杆件构造简图 | 第43-66页 |
3.3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4页 |
3.3.2 建模 | 第44-51页 |
3.3.3 接触设置 | 第51-53页 |
3.3.4 不同长度组合杆件结果分析 | 第53-59页 |
3.3.5 摩擦系数对组合杆件承载力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3.3.6 六角套筒摆放位置的影响 | 第61-66页 |
第四章 带有锥头的组合杆件承载力分析 | 第66-94页 |
4.1 | 第66-77页 |
4.1.1 有限元模型 | 第66页 |
4.1.2 建模过程 | 第66-77页 |
4.2 | 第77-79页 |
4.2.1 接触设置 | 第77-79页 |
4.3 | 第79-86页 |
4.3.1 不同长度组合杆件的承载力研究 | 第79-80页 |
4.3.2 改变钢管的长度 | 第80-86页 |
4.4 | 第86-94页 |
4.4.1 摩擦系数对于带锥头的组合竿见的承载力的影响 | 第86-88页 |
4.4.2 六角套筒安置方向对其承载力的影响 | 第88-94页 |
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| 第94-100页 |
5.1 论文结论 | 第94-95页 |
5.2 展望与建议 | 第95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2页 |
发表论文 | 第102页 |
基金支持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