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--剂型论文

补肾扶正胶囊工艺学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补肾扶正胶囊方解与处方药物研究第10-17页
    1 补肾扶正胶囊处方组成及方解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处方组成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处方方解第10-13页
    2 处方药物现代研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西洋参现代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西洋参化学成分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西洋参药理作用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冬虫夏草现代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菟丝子现代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菟丝子化学成分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菟丝子药理作用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覆盆子现代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覆盆子化学成分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覆盆子药理作用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三七现代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6 绞股蓝现代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1 绞股蓝化学成分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.2 绞股蓝药理作用研究第16-17页
第二章 药材性状鉴定第17-21页
    1 西洋参鉴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药材性状第17页
    2 冬虫夏草鉴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药材性状第17-18页
    3 菟丝子鉴定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药材性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鉴别第18页
    4 覆盆子鉴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4.2 药材性状第18-19页
    5 三七鉴定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5.1 实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 药材性状第19页
    6 绞股蓝鉴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6.1 实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 药材性状第19-20页
    7 药材鉴定小结第20-21页
第三章 制备工艺研究第21-40页
    1 剂型选择第21-22页
    2 处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工艺依据第22-23页
    3 技术线路第23-24页
    4 西洋参、三七等药材粉碎工艺研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方法与结果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的确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果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 验证试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 显徵镜检査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 结论与讨论第26-27页
    5 绞股蓝乙醇提取工艺研究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 材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 方法与结果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 绞股蓝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2 绞股蓝总黄酮含量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 绞股蓝总皂苷含量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 提取工艺优选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 验证试验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5.3 结论与讨论第31-32页
    6 覆盆子、菟丝子和绞股蓝醇提渣水提工艺研究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6.1 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 方法与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1 浸膏得率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 水提取正交试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6.3 结论与讨论第34-35页
    7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7.1 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7.2 方法与结果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1 工艺研究思路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2 辅料配方确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3 休止角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4 Ⅲ号处方颗粒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5 中试试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7.3 结论与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 8 工艺流程图第39-40页
第四章 补肾扶正胶囊质量标准草案第40-42页
第五章 补肾扶正胶囊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第42-51页
    1 性状第42页
    2 鉴别第42-43页
    3 检查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水分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装量差异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崩解时限第45-46页
    4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方法与结果第46-51页
第六章 补肾扶正胶囊初步稳定性研究第51-59页
    1 材料第51页
    2 方法与结果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制剂检验标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性状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含量测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崩解时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水分测定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微生物限度检查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影响因素试验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高温试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高湿度试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强光照射试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加速试验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长期试验第56-58页
    3 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8-59页
第七章 结语第59-61页
附图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EST联合LC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
下一篇:菜用黄麻烘干粉成分测定及其功能性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