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基于景观意象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研究--以安徽隆基清晖生态园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工作的方法与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思路与框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技术路线第14-16页
第2章 乡村生态旅游区发展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2.1 乡村生态旅游区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态旅游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乡村生态旅游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乡村生态旅游区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乡村生态旅游区分类第17页
    2.3 乡村生态旅游区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多样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性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多功能性第18页
    2.4 现有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存在问题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差异化程度低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功能与景观对应关系不理想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景观意象表达不明确第18-20页
第3章 景观意象理论研究第20-27页
    3.1 景观意象和景观意象感知概念第20页
    3.2 景观意象的特性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地域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时空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互动性第20-21页
    3.3 景观意象类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原生意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引致意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复合意象第21页
    3.4 意象感知的空间形态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空间功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空间氛围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景观元素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空间构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空间结构第26-27页
第4章 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探讨第27-39页
    4.1 景观规划程序与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4.2 景观意象主题分类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按景观类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按功能使用第29-32页
    4.3 旅游区景观规划的方法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功能分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空间氛围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空间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空间构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景观意象元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景观意象的升华第35-37页
    4.4 景观意象感知调查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问卷研究目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问卷设计内容第38-39页
第5章 实证研究——以安徽谕兴隆基清晖生态园为例第39-56页
    5.1 现状条件与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区位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自然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人文历史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SWOT分析第41页
    5.2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规划指导思想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规划目标第41页
    5.3 景观意象感知调研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样本选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样本基本要素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功能需求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景观意象感知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5.4 景观规划第47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功能分区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空间氛围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空间结构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空间构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景观意象元素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景观意象升华第55-56页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附录1第60-62页
附录2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校园邀请型情感体验空间设计研究--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
下一篇: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--以《名车志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