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--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--企业法、公司法论文

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引言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3-15页
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概述第15-25页
    2.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内涵及特征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2.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本质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沿革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初步建设阶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展阶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规范发展阶段第22-25页
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-30页
    3.1 缺乏能够体现其特殊要求的立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《担保法》的保护力度不够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的规定过于抽象第26页
    3.2 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第26-27页
    3.3 信用担保业务范围在立法上存在的问题第27-28页
    3.4 政府监管立法存在缺陷第28-29页
    3.5 缺乏有效的配套法律制度第29-30页
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比较与借鉴第30-39页
    4.1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概况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制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韩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制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美国、加拿大的政府服务制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欧洲的信用担保制度第33-34页
    4.2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特点第34-36页
    4.3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启示第36-39页
5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议第39-46页
    5.1 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特别法第39-40页
    5.2 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特殊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准公共产品第41页
    5.3 拓宽信用担保业务的范围第41-42页
    5.4 完善政府监管立法第42-43页
    5.5 完善配套法律制度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健全担保风险内控机制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健全与协作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第45-46页
结论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8页
后记第48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代孕生殖的合法化与法律规制
下一篇:论违反强制性规范合同的效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