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s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问题缘起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债权人可否在确认债权时一并要求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滥用行为的标准如何确定 | 第16-18页 |
一、 香港公司资本是否显著不足 | 第17页 |
二、 香港公司与陈某某是否存在人格混同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国内法院否认国外公司法人人格的法律适用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国外(境外)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比较分析 | 第19-27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 | 第19-22页 |
一、 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| 第19-21页 |
二、 英国刺破公司面纱制度 | 第21-22页 |
三、 香港刺破公司面纱制度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 | 第22-25页 |
一、 德国直索责任 | 第22-23页 |
二、 日本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| 第23-24页 |
三、 台湾地区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两大法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比较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演变及实践 | 第27-48页 |
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 | 第27-29页 |
一、 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| 第27-28页 |
二、 人格高度混同 | 第28页 |
三、 过度控制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2005 年修订《公司法》之前的制度演变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对上海审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实践的评析 | 第31-33页 |
一、 诉讼程序 | 第32页 |
二、 滥用行为的认定 | 第32-33页 |
三、 适用限制 | 第33页 |
第四节 对关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指导性案例的评析 | 第33页 |
第五节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8页 |
一、 一人公司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特殊性 | 第34-35页 |
二、 实证分析方法的说明 | 第35-36页 |
三、 实证数据与比较 | 第36-48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制度的建议 | 第48-50页 |
第一节 颁布指导性案例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最高法院制定司法解释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4页 |
一、债权人可以在确认债权时一并要求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| 第50页 |
二、滥用行为的认定标准 | 第50-53页 |
三、国内法院否认国外公司法人人格的法律适用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