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动车、动车组(动力列车)论文--电动车与电动车组论文

CRH3高速动车组电机吊架振动及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车辆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车辆结构疲劳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-18页
2 转向架构架和电机吊架有限元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2.1 构架和电机吊架有限元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子结构分析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子结构法的理论基础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自由度的选取第21-23页
    2.3 电机吊架模态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3 高速动车组刚-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第26-46页
    3.1 CRH3高速动车转向架及驱动装置悬挂方式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CRH3动车转向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CRH3动车驱动装置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弹性架悬式驱动装置结构原理第30页
    3.2 构架和电机吊架柔性体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3.3 齿轮传动系统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3.4 高速动车动力学模型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动车动力学模型化原则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应用控制模块加速的动力学模型第38-40页
    3.5 轮轨接触模型及轨道不平顺模型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轮轨接触模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轨道不平顺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3-46页
4 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第46-62页
    4.1 工况设置第46页
    4.2 齿轮传动系统仿真结果第46-48页
    4.3 不同工况下电机吊架动力学结果时域分析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电机吊架的动力学结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曲线半径下电机吊架动力学结果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行车速度下电机吊架动力学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悬挂参数下电机吊架动力学结果第53-56页
    4.4 电机吊架动力学仿真结果频域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曲线半径电机吊架垂向加速度频谱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不同行车速度电机吊架垂向加速度频谱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不同悬挂参数电机吊架垂向加速度频谱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5 电机吊架动应力计算及影响研究第62-82页
    5.1 电机吊架动应力计算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 5.2 动应力测试结果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5.3 动应力数值结果第67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电机吊架的动应力数值结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曲线半径下电机吊架动应力数值结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不同行车速度下电机吊架动应力数值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不同悬挂参数电机吊架动应力数值结果第72-75页
    5.4 电机吊架疲劳寿命影响分析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不同曲线半径下电机吊架等效应力幅值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不同行车速度电机吊架等效应力幅值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不同悬挂参数电机吊架等效应力幅值第78-8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0-82页
6 两种电机悬挂方式动力性能对比第82-88页
    6.1 匀加速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 6.2 匀速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6-88页
7 结论与展望第88-92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8-8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89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4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-98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行为分析的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安全研判方案研究
下一篇:基于TCSP的区域控制器分层建模与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