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9-13页 |
一、价值 | 第9-10页 |
二、教育价值 | 第10-11页 |
三、教育价值分类 | 第11-12页 |
四、教育价值取向 | 第12页 |
五、高等教育与大学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洋务运动时期:高等教育“自强”、“求富”的政治经济价值取向 | 第13-17页 |
一、高等教育政治经济价值取向的社会必然性 | 第13-15页 |
二、高等教育“自强”、“求富”的政治经济价值取向的落实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维新运动时期:两种类型高等教育价值取向 | 第17-22页 |
一、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取向 | 第17-20页 |
(一) 维新派新式学堂维新变法的政治价值取向 | 第17-18页 |
(二) 维新派新式学堂开“民智”、育“新民”的本体价值取向 | 第18-20页 |
二、官办高等学校仍保持其“自强”、“求富”的政治经济价值取向 | 第20-22页 |
第四章 辛亥革命后:两种阶级性质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 | 第22-29页 |
一、民国政府领导下高等教育不同价值取向 | 第22-27页 |
(一) 官办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的科技价值取向 | 第22-26页 |
(二) 私立大学不同时期价值取向不同 | 第26-27页 |
二、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积极推进革命运动的政治价值取向 | 第27-29页 |
第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:两个政权下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 | 第29-34页 |
一、国统区高等教育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科技价值取向 | 第29-32页 |
二、共产党领导下高等教育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价值取向 | 第32-34页 |
第六章 历史中的结论: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 | 第34-37页 |
一、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在历史中的特征 | 第34-35页 |
二、以史为鉴,促成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 | 第35-37页 |
(一) 注重高等教育工具价值 | 第35-36页 |
(二) 高等教育本体价值不容忽视 | 第36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后记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