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安现场处置到案措施适用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3页 |
一、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(二)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 研究的两个前提性概述 | 第9-11页 |
(一) 到案 | 第9-10页 |
(二) 到案措施 | 第10-11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(一) 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(二) 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一部分 明确适用范围 | 第13-20页 |
一、 公安现场处置中适用的到案措施 | 第13-15页 |
(一) 现场处置中无法适用的到案措施 | 第13-15页 |
(二) 现场处置中可以适用的到案措施 | 第15页 |
二、 适用范围的混淆 | 第15-17页 |
(一) 证据转换繁琐 | 第16-17页 |
(二) 措施随意替代 | 第17页 |
三、 整合设想 | 第17-20页 |
(一) 到案措施的性质 | 第18-19页 |
(二) 到案措施的整合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 严格适用条件 | 第20-28页 |
一、 我国到案措施适用条件 | 第20-21页 |
二、 国外到案措施适用条件 | 第21-25页 |
(一) 到案措施规定 | 第21-24页 |
(二) 适用条件分析 | 第24-25页 |
三、 适用条件的明确 | 第25-28页 |
(一) 明确适用主体 | 第26页 |
(二) 明确“现场发现”的定义 | 第26-27页 |
(三) 明确“违法犯罪嫌疑”的标准 | 第27页 |
(四) 增加“必要性”限制 | 第27-28页 |
第三部分 细化适用程序 | 第28-37页 |
一、 程序运行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(一) 法定原则 | 第28页 |
(二) 效率原则 | 第28页 |
(三) 比例原则 | 第28-29页 |
二、 适用程序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(一) 适用程序规定 | 第29-30页 |
(二) 存在问题 | 第30-33页 |
三、 程序的细化 | 第33-37页 |
第四部分 强化救济措施 | 第37-43页 |
一、 到案过程中的人权状况 | 第37-39页 |
(一) 嫌疑人权利 | 第37-39页 |
(二) 权利保障情况 | 第39页 |
二、 人权保障不足的原因分析 | 第39-40页 |
(一)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| 第39页 |
(二) 执法理念存在偏差 | 第39-40页 |
(三) 法律规定仍不完善 | 第40页 |
三、 改进措施 | 第40-43页 |
(一) 内部监督救济 | 第40-41页 |
(二) 外部监督救济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一、 主要参考法律 | 第44页 |
二、 著作及译著类 | 第44-45页 |
三、 学位论文类 | 第45页 |
四、 期刊类 | 第45-47页 |
后记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