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界面膜(SEI)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SEI 膜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第9-22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页
    1.2 SEI 膜形成机理第9-10页
    1.3 SEI 膜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0-11页
    1.4 SEI 膜研究方法第1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电化学方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显微法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热分析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谱学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小结第21-22页
第二章 化成条件的实验第22-3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原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方法第23页
    2.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电芯水含量实验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化成实验第27-3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1-33页
第三章 建立综合评定 SEI 膜性能的方法及优化化成条件第33-57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3.2 DOE 实验设计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DOE 实验设计方案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DOE 实验概述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SEI 膜的评估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影响 SEI 膜评估的因素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库仑效率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常温循环容量保持率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低温循环的负极电位和恒流段时间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高温储存后负极电位、容量保持率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Rsei与 Csei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SEI 膜分解温度及放热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极化电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小结第46-48页
    3.4 DOE 实验结果的主效应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首次库仑效率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第二次库仑效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Rsei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高温储存后容量保持率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SEI 膜的起始分解温度与放热量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响应曲面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3.5 本章总结第55-57页
第四章 结束语第57-58页
    4.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57页
    4.2 后续研究工作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单胞菌(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.campestris)葡萄糖转运系统的改造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