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1.1 焦磷酸盐(PP)的来源与特性 | 第14-18页 |
1.1.1 PP 的来源与危害 | 第14页 |
1.1.2 PP 的结构与特性 | 第14-18页 |
1.2 PP 去除技术 | 第18-19页 |
1.3 金属离子/含氧酸根离子在固/液界面的微观研究 | 第19-23页 |
1.3.1 阴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机制 | 第22页 |
1.3.2 阴/阳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机制 | 第22-23页 |
1.3.3 阳离子改性后固体表面的吸附机制 | 第23页 |
1.4 提出问题 | 第23-25页 |
1.4.1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(LDH)去除阴离子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4.2 铁矿表面上 Ca/Mg 离子与 PP 微观作用机制问题的提出 | 第24-25页 |
1.5 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6 技术路线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26-28页 |
1.6.1 技术路线 | 第26页 |
1.6.2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6.3 创新点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 | 第28-38页 |
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| 第28-29页 |
2.1.1 主要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2.2 材料制备 | 第29-31页 |
2.2.1 针铁矿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2.2 掺杂不同 Mg 含量后针铁矿的制备 | 第30页 |
2.2.3 掺杂不同 Ca 含量后针铁矿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2.4 Ca2Fe-LDH 的制备 | 第31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1-35页 |
2.3.1 Ca 对无定型氢氧化铁(AFH)去除焦磷酸盐(PP)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2.3.2 Ca、Mg 对针铁矿(G)去除焦磷酸盐(PP)的作用 | 第32-34页 |
2.3.3 掺杂 Ca/Mg 后针铁矿(Ca-/Mg-G)去除 PP | 第34页 |
2.3.4 Ca2Fe-LDH 去除焦磷酸盐(PP)的机制 | 第34-35页 |
2.3.5 固体水解 | 第35页 |
2.4 组分测定与结构表征 | 第35-38页 |
2.4.1 化学组成测定 | 第35-36页 |
2.4.2 结构表征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Ca 与 PP 在 AFH 表面上的作用机制 | 第38-47页 |
3.1 无定型氢氧化铁(AFH)表面特性的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2 Ca 对 AFH 去除 PP 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 去除 PP 时 Ca 浓度的变化 | 第40-42页 |
3.4 三体系 Ca 去除量变化的比较 | 第42-44页 |
3.5 AFH 表面 Ca 与 PP 的作用 | 第44-45页 |
3.6 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Ca/Mg 与 PP 在针铁矿表面上的作用机制 | 第47-59页 |
4.1 Ca/Mg 离子对针铁矿去除焦磷酸盐(PP)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4.2 去除 PP 时三体系中 Mg 浓度变化 | 第50-52页 |
4.3 去除 PP 时三体系中 Ca 浓度变化 | 第52-55页 |
4.4 针铁矿表面 Ca/Mg 阳离子与 PP 的作用 | 第55-58页 |
4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五章 Ca/Mg 改性氢氧化铁的结构性质研究 | 第59-66页 |
5.1 Ca 改性氢氧化铁 | 第59-62页 |
5.2 Mg 改性氢氧化铁 | 第62-65页 |
5.3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Ca/Mg 改性针铁矿(Ca-/Mg-G)去除 PP 的机制 | 第66-82页 |
6.1 Ca-/Mg-G 的组分分析 | 第66-69页 |
6.1.1 Ca-/Mg-G 的组分分析 | 第66-68页 |
6.1.2 Ca-/Mg-G 的结构表征 | 第68-69页 |
6.2 Ca-G 与 Ca~(2+)-G 去除 PP 的比较 | 第69-73页 |
6.2.1 PP 去除量 | 第69-71页 |
6.2.2 溶液中 Ca 浓度变化 | 第71-73页 |
6.3 Mg-G 与 Mg~(2+)-G 去除 PP 的比较 | 第73-77页 |
6.3.1 PP 去除量 | 第73-75页 |
6.3.2 溶液中 Mg 浓度变化 | 第75-76页 |
6.3.3 zeta 电位分析 | 第76-77页 |
6.4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77-81页 |
6.4.1 Mg-G 与 Mg~(2+)-G 去除 PP 前后产物的拉曼光谱分析 | 第77-80页 |
6.4.2 Ca-G 与 Ca~(2+)-G 去除 PP 前后产物的拉曼光谱分析 | 第80-81页 |
6.4 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七章 Ca-Fe LDH 去除 PP 的机制 | 第82-96页 |
7.1 LDH 的理化性质 | 第82-84页 |
7.2 PP 去除过程 | 第84-88页 |
7.2.1 PP 去除 | 第84-85页 |
7.2.2 PP 浓度对 PP 去除后 Ca 浓度的影响 | 第85-88页 |
7.3 PP 去除后产物的表征 | 第88-92页 |
7.3.1 XRD | 第88-90页 |
7.3.2 SEM | 第90-92页 |
7.4 LDH 去除 PP 机制的探讨 | 第92-95页 |
7.5 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9页 |
8.1 结论 | 第96-97页 |
8.2 展望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10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、专利和参与项目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附录 1 | 第112-113页 |
附录 2 | 第113-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