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3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3-20页 |
1.3.1 生物入侵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3.2 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3.3 本地种海三棱藨草的生物学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3.4 互花米草的入侵性 | 第16-17页 |
1.3.5 盐度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3.6 营养盐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盐度与氮素对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2-39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1.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| 第22页 |
2.1.2 盐度与氮素添加梯度设计 | 第22页 |
2.1.3 种子萌发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1.4 幼苗生长实验 | 第23页 |
2.1.5 数据分析与处理 | 第23-24页 |
2.2 盐度与氮素对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2.2.1 对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2.2 对互花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2.2.3 对两种种子萌发的方差分析 | 第27页 |
2.3 盐度与氮素对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7-35页 |
2.3.1 对海三棱藨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27-31页 |
2.3.2 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2.3.3 对两种幼苗生长的方差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4 讨论 | 第35-38页 |
2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盐度与营养盐对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生长与种间竞争的影响 | 第39-56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1.1 盆栽实验材料 | 第39-40页 |
3.1.2 盐度、营养盐、物种组合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1.3 生长指标与竞争指数的测定 | 第41页 |
3.1.4 数据分析与处理 | 第41页 |
3.2 盐度、营养盐与竞争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3.2.1 对株高、叶长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2.2 对生物量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3 盐度、营养盐与竞争对海三棱藨草生长的影响 | 第45-49页 |
3.3.1 对株高、叶长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3.2 对生物量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4 盐度和营养盐对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种间竞争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3.5 讨论 | 第51-55页 |
3.6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根表铁膜对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磷利用的影响 | 第56-69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9页 |
4.1.1 样品采集 | 第56-57页 |
4.1.2 土壤及植物根表铁膜铁、磷相关指标的测定 | 第57-58页 |
4.1.3 离体根的根表铁膜对磷的吸附实验 | 第58页 |
4.1.4 数据分析与处理 | 第58-59页 |
4.2 海三棱藨草、互花米草群落土壤铁、磷特征 | 第59-61页 |
4.3 海三棱藨草、互花米草群落根表铁膜铁、磷特征 | 第61-63页 |
4.4 海三棱藨草、互花米草根表铁膜吸附磷的特征 | 第63-66页 |
4.5 讨论 | 第66-68页 |
4.6 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5.1 结论 | 第69-70页 |
5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83-84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