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o类病毒的通用免疫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特征码扫描 | 第12页 |
·启发式扫描 | 第12页 |
·CRC 扫描 | 第12页 |
·行为分析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2 计算机病毒简介 | 第14-22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本质 | 第14页 |
·病毒的起源与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病毒的起源 | 第14页 |
·病毒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寄生性 | 第15-16页 |
·隐蔽性 | 第16页 |
·可触发性 | 第16页 |
·破坏性 | 第16页 |
·传染性 | 第16-17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| 第17-19页 |
·按照计算机病毒所攻击的系统进行分类 | 第17页 |
·按照病毒所攻击的机型进行分类 | 第17页 |
·按照病毒的破坏情况进行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按照病毒的寄生部位和传染对象进行分类 | 第18-19页 |
·按照病毒激活的时间进行分类 | 第19页 |
·按照传播媒介分类 | 第19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| 第19-20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软盘传播 | 第19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光盘传播 | 第19-20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硬盘传播 | 第20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电子布告栏(BBS)传播 | 第20页 |
·计算机病毒的网络传播 | 第20页 |
·AUTO 类病毒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| 第20-22页 |
3 典型的AUTO 类病毒分析 | 第22-30页 |
·AUTO 病毒 | 第22-24页 |
·Auto 病毒简介 | 第22页 |
·Auto 病毒行为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AV 终结者病毒 | 第24-26页 |
·AV 终结者病毒简介 | 第24页 |
·AV 终结者病毒行为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玫瑰(ROSE)病毒 | 第26-27页 |
·玫瑰(rose)病毒简介 | 第26页 |
·玫瑰(rose)病毒中毒症状 | 第26页 |
·玫瑰(rose)病毒行为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一般病毒的结构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AUTO 类病毒的结构分析 | 第28-30页 |
4 AUTO 类病毒免疫 | 第30-40页 |
·自动播放及其工作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文件存储原理研究 | 第31-34页 |
·保留扇区 | 第31-32页 |
·文件分配表(FAT) | 第32页 |
·目录表 | 第32-33页 |
·数据区域 | 第33页 |
·NTFS 文件系统 | 第33页 |
·Windows 文件名 | 第33-34页 |
·AUTO 类病毒免疫方法 | 第34页 |
·AUTO 类病毒自动免疫程序实现 | 第34-37页 |
·实现在每个分区根目录建立autorun 免疫 | 第35-36页 |
·实现在指定盘符下建立autorun 免疫 | 第36页 |
·实现关闭系统的自动播放 | 第36-37页 |
·批处理程序实现AUTO 类病毒的自动免疫 | 第37-40页 |
·主界面 | 第37页 |
·在每个盘符下建立autorun 免疫 | 第37-38页 |
·在指定盘符下建立autorun 免疫 | 第38-39页 |
·关闭系统的自动播放 | 第39页 |
·批处理程序运行小结 | 第39-40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0-42页 |
·结论 | 第40页 |
·展望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1: 完整的批处理程序 | 第45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