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2 研究进展 | 第10-15页 |
·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| 第10-13页 |
·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 | 第10-11页 |
·玉米密度与光合性能关系 | 第11-12页 |
·玉米密度与干物质积累关系 | 第12-13页 |
·玉米密度与抗倒能力关系 | 第13页 |
·株行距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·株行距配置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株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株行距配置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3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试验地概况 | 第15页 |
·试验材料和田间设计 | 第15页 |
·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植株形态指标 | 第15页 |
·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| 第15-16页 |
·光合特性 | 第16页 |
·茎秆基部节间的硬度 | 第16页 |
·茎秆抗拉力 | 第16页 |
·茎秆抗折力 | 第16页 |
·测产和考种 | 第16-17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17-18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18-41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对株高、茎粗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20-25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单株叶面积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| 第21-23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群体光合势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群体内光分布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条件下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| 第25-27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的影响 | 第28-37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茎秆基部第4 节间硬度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茎秆基部第4 节间硬度的动态变化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茎秆基部抗拉力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茎秆抗拉力的动态变化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茎秆抗折力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茎秆基部第4 节间抗折力的动态变化 | 第35-37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夏玉米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5 讨论 | 第41-45页 |
·密度和株行距配置与玉米的光合性能与产量 | 第41-42页 |
·株行距配置和群体密度与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 | 第42-43页 |
·株行距配置和群体密度与玉米抗倒伏能力 | 第43-45页 |
6.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