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

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绪论第8-18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承载力概念的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评述第13-14页
    3 研究方法、数据来源、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数据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技术路线第15-18页
第一章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  1.1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1.2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理论支撑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短板理论第21-22页
第二章 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要素承载现状分析第22-30页
    2.1 资源环境承载现状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资源承载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环境承载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2.2 经济承载现状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经济发展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产业发展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基础设施承载现状分析第27页
    2.4 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承载现状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人口增长和城市水平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公共服务承载力现状第28-30页
第三章 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第30-46页
    3.1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评价指标体系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评价指标标准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权重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7-38页
    3.2 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制约要素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各要素承载力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4-46页
第四章 主要研究对策和结论第46-50页
    4.1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对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,提升资源承载力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,提升环境承载力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,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经济承载力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完善公共服务,提高社会承载力第48页
    4.2 主要研究结论第48-49页
    4.3 主要研究不足和展望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4-56页
致谢第56-58页
个人简历第58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龙岩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
下一篇: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