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农用化学物质、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均三嗪类除草剂的生物降解及其调控

致谢第4-5页
符号与缩写第5-7页
中文摘要第7-9页
英文摘要第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62页
    1.1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化学品的数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第16-17页
    1.2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污染环境的修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修复的概念、优点和局限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物修复三原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生物修复的类型第19-21页
    1.3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降解微生物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质代谢的生理过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共代谢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微生物的去毒作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微生物的激活作用第29-30页
    1.4 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一般规律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抗生物降解物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吸着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陈化、隔离和络合第33页
    1.5 环境条件与生物降解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非生物因子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生物因子对生物降解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1.6 农药的降解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氯代环烃类农药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卤代芳香烃类农药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氯代环戊二烯类农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4 氯代苯氧羧酸类农药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7 酰胺类农药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8 有机磷农药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9 其它农药第43-44页
    1.7 微生物系统的人工调控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微生物的驯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菌株接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7.3 基因工程菌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7.4 原生质体融合第50页
    1.8 三嗪类除草剂的生物降解第50-62页
        1.8.1 三嗪类除草剂的通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8.2 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第52-62页
第二章 Agrobacterium sp.菌株R01对阿特拉津以及其它三嗪类化合物的降解第62-76页
    2.1 摘要第62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化学试剂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富集和分离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静止细胞的CIET降解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代谢物的鉴定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[U-~(14)C-环]CIET降解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CIET的生物吸附第65页
    2.3 结果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菌株R01的分离及特性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菌株R01对CIET降解特性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菌株R01静止细胞对[~(14)C]CIET的降解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菌株R01与伴生菌L01对CIET共同降解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菌株R01对其它均三嗪类化合物的降解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菌株R01对CIET的吸着作用第73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73-76页
第三章 Pseudomonas sp.菌株R02的分离特性以及对三嗪类除草剂的矿化第76-89页
    3.1 摘要第76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培养基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纯培养分离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细菌鉴定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细菌生长的测定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静止细胞对CIET的代谢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细胞粗提物的CIET降解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土壤实验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分析方法第79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79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以CIET为唯一氮源的单一细胞的分离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IET降解菌的分类特征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活性细胞对CIET的代谢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R02静止细胞对CIET、CEET和CE(tB)T的降解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细胞提取物对CIET的降解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土壤中CIET的降解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单一三嗪和混合物的降解第85-87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87-89页
第四章 Agrobacterium sp.菌株R03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89-102页
    4.1 摘要第89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富集培养与分离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离物鉴定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接种物制备第9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矿化与降解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基质范围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HPLC分析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接种土壤与降解第92-93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菌株R03形态以及生化特性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菌株R03的代谢与生长降解菌的分类特征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菌株R03在土壤中接种与降解第96-99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99-102页
第五章 Pseudomonas sp.菌株R03在生物反应器或土壤中对三嗪类除草剂的降解第102-114页
    5.1 摘要第102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方法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细菌菌株与培养条件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显微镜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分类鉴定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生长试验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菌株R04对OIET和CIET的降解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反应器运行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土壤和污泥中的[~(14)C]OIET和[~(14)C]CIET的降解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分析方法第105页
    5.3 结果第105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分类特性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生长特性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菌株R04对[~(14)C]OIET和[~(14)C]CIET的降解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反应器试验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土壤和污泥中的[~(14)C]OIET和[~(14)C]CIET的降解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在土壤和污泥中接种CIET降解菌第111-112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112-114页
第六章 全文讨论第114-119页
    6.1 均三嗪类化合物的降解微生物第114页
    6.2 CIET的降解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脱烷基(即脱乙基或脱异丙基)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水解(即脱氯,用羟基取代)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开环第116页
    6.3 其它均三嗪类化合物的生化转化第116页
    6.4 与伴生菌株一起对CIET的降解第116-117页
    6.5 细胞和土粒对CIET的吸着作用第117页
    6.6 细胞提取物对CIET的降解第117-118页
    6.7 生物反应器的异位生物修复第118页
    6.8 菌株接种加速CIET的降解第118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28页
个人简历第128-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稻胚乳及幼苗基因表达谱的研究
下一篇:聚合物辅助倒相法制备壳聚糖微孔膜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