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电阻点焊熔核一次组织及形态模拟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注释表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电阻点焊数值模拟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拟进展 | 第15-21页 |
1.3.1 确定性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蒙特卡罗法 | 第16-18页 |
1.3.3 元胞自动机法 | 第18-20页 |
1.3.4 相场法 | 第20-21页 |
1.4 铝合金点焊接头缩松缩孔的模拟预测 | 第21-22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铝合金电阻点焊数值模拟 | 第24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铝合金点焊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3 铝合金点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| 第25-35页 |
2.3.1 铝合金点焊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3.2 铝合金点焊基本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 | 第26-27页 |
2.3.3 铝合金点焊模型网格划分 | 第27-28页 |
2.3.4 铝合金点焊接触电阻 | 第28-29页 |
2.3.5 材料性能参数 | 第29-31页 |
2.3.6 铝合金电阻点焊数值模拟结果 | 第31-35页 |
2.4 铝合金点焊数值模拟结果试验验证 | 第35-37页 |
2.4.1 试件尺寸及点焊试验参数 | 第35页 |
2.4.2 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微观组织模拟方法研究 | 第38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8页 |
3.2 晶粒形核模型 | 第38-41页 |
3.2.1 瞬时形核模型 | 第39页 |
3.2.2 连续形核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3 晶粒生长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4 枝晶尖端生长动力学 | 第43-49页 |
3.4.1 过冷度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3.4.2 界面推进速度 | 第45-46页 |
3.4.3 固相率增量 | 第46-47页 |
3.4.4 溶质再分配 | 第47-48页 |
3.4.5 界面曲率的计算 | 第48-49页 |
3.4.6 时间步的选取 | 第49页 |
3.4.7 元胞的更新与捕获 | 第49页 |
3.5 宏微观耦合模型 | 第49-50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铝合金点焊熔核一次组织模拟 | 第51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51页 |
4.2 点焊熔池模拟假设 | 第51-52页 |
4.3 点焊模型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| 第52页 |
4.4 给定温度场下的晶粒生长 | 第52-54页 |
4.4.1 柱状晶生长过程 | 第53-54页 |
4.4.2 等轴晶生长过程 | 第54页 |
4.5 实际点焊熔池组织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9页 |
4.5.1 铝合金点焊熔核微观组织演变过程模拟 | 第55-58页 |
4.5.2 电流对铝合金点焊熔核组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6 点焊熔核组织模拟结果试验验证 | 第59-68页 |
4.6.1 AA5754铝合金点焊熔核组织分析 | 第59-64页 |
4.6.2 铝合金点焊熔核组织形貌的模拟结果验证 | 第64页 |
4.6.3 晶粒平均尺寸模拟结果验证 | 第64-66页 |
4.6.4 不同晶区分布范围的模拟结果验证 | 第66-68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铝合金点焊熔核缩松缩孔模拟 | 第69-78页 |
5.1 引言 | 第69页 |
5.2 点焊缩松缩孔模拟理论基础 | 第69-73页 |
5.2.1 临界固相率f_(sc)法 | 第69-70页 |
5.2.2 Niyama新山判据 | 第70-71页 |
5.2.3 模拟程序框图 | 第71页 |
5.2.4 相关模拟参数计算 | 第71-73页 |
5.3 点焊缩松缩孔模拟 | 第73-77页 |
5.3.1 集中缩孔 | 第73-74页 |
5.3.2 集中缩孔与宏观缩松 | 第74页 |
5.3.3 集中缩孔与宏微观缩松 | 第74-75页 |
5.3.4 宏微观缩松 | 第75-76页 |
5.3.5 无收缩缺陷 | 第76-7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