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兴安岭地区公路货运枢纽布局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论文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论文选题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大兴安岭地区货运枢纽发展环境分析 | 第18-24页 |
2.1 经济社会 | 第18-19页 |
2.2 交通运输 | 第19-23页 |
2.3 现代物流 | 第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货物运输发展需求预测 | 第24-41页 |
3.1 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1.1 经济发展目标 | 第24-25页 |
3.1.2 产业发展趋势 | 第25-28页 |
3.1.3 货物运输 | 第28-29页 |
3.1.4 现代物流 | 第29-30页 |
3.2 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运量指标预测 | 第32-40页 |
3.3.1 公路货运量发展预测 | 第33-39页 |
3.3.2 货运枢纽站场作业量预测 | 第39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货运枢纽布局方案与评价 | 第41-52页 |
4.1 指导思想、目标及原则 | 第41-42页 |
4.1.1 指导思想 | 第41页 |
4.1.2 目标 | 第41页 |
4.1.3 原则 | 第41-42页 |
4.2 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2.1 城市总体规划 | 第42-43页 |
4.2.2 对外交通线网布局 | 第43页 |
4.2.3 其他运输方式货运枢纽布局 | 第43页 |
4.2.4 大型货源点分布及集疏运需求 | 第43页 |
4.2.5 货流量特点 | 第43-44页 |
4.2.6 站外交通组织与集疏运 | 第44页 |
4.2.7 环境保护要求 | 第44页 |
4.3 布局方案拟定 | 第44-49页 |
4.3.1 货运枢纽的功能定位 | 第44-45页 |
4.3.2 站场结构及类别需求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3.3 站场规模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3.4 站场选址与布局 | 第48-49页 |
4.3.5 货运枢纽位置及功能 | 第49页 |
4.4 公路运输枢纽场站布局方案评价 | 第49-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实施安排 | 第52-64页 |
5.1 政府、企业在货运枢纽建设中的定位 | 第52-54页 |
5.1.1 公路货运枢纽经济属性特点 | 第52页 |
5.1.2 政府在公路货运枢纽建设中的职责 | 第52-54页 |
5.2 建设模式 | 第54-56页 |
5.2.1 企业主导型的建设模式 | 第55页 |
5.2.2 部门主导型的建设模式 | 第55页 |
5.2.3 政府主导型的建设模式 | 第55-56页 |
5.3 实施安排 | 第56-60页 |
5.3.1 投资估算 | 第56-58页 |
5.3.2 实施安排 | 第58-59页 |
5.3.3 投融资设想 | 第59-60页 |
5.4 措施与建议 | 第60-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