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3-17页 |
1.2.1 空天信息传输网络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2.2 天基网络多址测控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空天测控网络的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1.2.4 卫星转发器特点及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空天信息网络多址接入系统研究 | 第19-38页 |
2.1 空天信息网络多址接入链路特性研究 | 第19-26页 |
2.1.1 空天信息网络多址接入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1.2 低轨卫星接入链路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1.3 弹道导弹接入链路特性 | 第21-23页 |
2.1.4 超高速轰炸机接入链路特性 | 第23-24页 |
2.1.5 临近空间平台接入链路特性 | 第24-25页 |
2.1.6 空天信息网络多址接入链路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 空天信息网络多址体制研究 | 第26-31页 |
2.2.1 频分多址 | 第26-28页 |
2.2.2 时分多址 | 第28-29页 |
2.2.3 码分多址 | 第29-30页 |
2.2.4 多址接入体制选择 | 第30-31页 |
2.3 空天信息网络接入系统星载转发器体制设计 | 第31-37页 |
2.3.1 透明转发器 | 第31-32页 |
2.3.2 再生式转发器 | 第32-33页 |
2.3.3 数字信道化转发器 | 第33-34页 |
2.3.4 转发器体制选择 | 第34-3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基于CPM-FDMA的空天信息网络接入体制研究 | 第38-54页 |
3.1 连续相位调制 | 第38-44页 |
3.1.1 连续相位调制的基本概念 | 第38-41页 |
3.1.2 CPM相位状态和关联状态 | 第41-42页 |
3.1.3 CPM信号的功率谱 | 第42-44页 |
3.2 CPM-FDMA系统设计 | 第44-52页 |
3.2.1 CPM信号与QPSK信号对比 | 第45-47页 |
3.2.2 CPM-FDMA系统 | 第47-50页 |
3.2.3 CPM-FDMA系统的验证 | 第50-5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基于天基宽带多址接入链路的功率分析 | 第54-74页 |
4.1 多载波柔性转发器卫星系统 | 第54-58页 |
4.1.1 基于柔性转发器的卫星系统模型 | 第54-56页 |
4.1.2 卫星转发器链路可支持性 | 第56-57页 |
4.1.3 多载波卫星系统链路性能度量指标 | 第57-58页 |
4.2 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发器功率分配算法 | 第58-64页 |
4.2.1 基本遗传算法实现过程 | 第58-59页 |
4.2.2 基于自适应罚函数的改进遗传算法 | 第59-64页 |
4.2.3 改进遗传算法流程图 | 第64页 |
4.3 仿真设置及结果分析 | 第64-73页 |
4.3.1 模型参数设置 | 第65-66页 |
4.3.2 优化参数与目标 | 第66-67页 |
4.3.3 典型的优化解对比 | 第67-68页 |
4.3.4 算法的性能度量对比 | 第68-71页 |
4.3.5 改进遗传算法评估 | 第71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结束语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