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意义和价值 | 第17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的基础理论 | 第20-27页 |
2.1 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的概念 | 第20页 |
2.1.1 社区警务的含义 | 第20页 |
2.1.2 犯罪预防的含义 | 第20页 |
2.2 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的理论依据 | 第20-23页 |
2.2.1 社会契约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“破窗”理论 | 第21页 |
2.2.3 问题导向警务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4 CPTED理论 | 第22页 |
2.2.5 情景犯罪预防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的关系和作用 | 第23-27页 |
2.3.1 社区警务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| 第23页 |
2.3.2 动员社区解决犯罪预防问题社区警务中最有效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3 社区警务与犯罪预防有相互联系的共同点 | 第24页 |
2.3.4 社区警务中警察与居民在犯罪预防中相互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2.3.5 社区警务对犯罪预防的效果显著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株洲市社区警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27-44页 |
3.1 株洲市社区警务的发展历程 | 第27-28页 |
3.2 株洲市社区警务的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2.1 株洲市辖区人口数与警察人数 | 第28-29页 |
3.2.2 株洲市城市发案情况 | 第29页 |
3.3 株洲市社区警务在社区犯罪预防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4 株洲市社区警务基于犯罪预防当前的现状和问题调查 | 第32-44页 |
3.4.1 调查对象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3.4.2 调查研究的程序 | 第33-34页 |
3.4.3 调查问卷的编制 | 第34-36页 |
3.4.4 调查研究的实施 | 第36-37页 |
3.4.5 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| 第37页 |
3.4.6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居民的基本情况 | 第37-39页 |
3.4.7 调查问卷相关性分析 | 第39-44页 |
第四章 株洲市社区警务在社区犯罪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44-62页 |
4.1 株洲市社区警务在社区犯罪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4-50页 |
4.1.1 对社区犯罪预防的认识问题 | 第44-45页 |
4.1.2 社区环境问题 | 第45-46页 |
4.1.3 社区居民素质问题 | 第46-47页 |
4.1.4 警民关系问题 | 第47-50页 |
4.1.5 社区警务政策问题 | 第50页 |
4.2 株洲市社区警务在社区犯罪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0-62页 |
4.2.1 对社区犯罪预防的认识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2.2 社区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2.3 社区居民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2.4 警民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55-60页 |
4.2.5 社区警务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国内外社区警务的先进经验借鉴和重要启示 | 第62-70页 |
5.1 国外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犯罪预防开展情况和方法 | 第62-65页 |
5.1.1 美国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2-63页 |
5.1.2 澳大利亚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3-64页 |
5.1.3 英国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4页 |
5.1.4 新加坡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4-65页 |
5.1.5 日本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5页 |
5.2 国内社区警务建设和社区犯罪预防开展情况和方法 | 第65-68页 |
5.2.1 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5-66页 |
5.2.2 南通市公安局港闸分局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6-67页 |
5.2.3 香港的社区警务建设 | 第67-68页 |
5.3 国内外社区警务在实现社区犯罪预防的先进经验借鉴和重要启示 | 第68-70页 |
5.3.1 社区警务建设———警务下移、重在基层 | 第68页 |
5.3.2 打防结合、预防为主,警民合作、藏警于民 | 第68-69页 |
5.3.3 减政放权,赋予基层社区警察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在实现社区犯罪预防的株洲市社区警务建设对策 | 第70-90页 |
6.1 加强宣传教育,推广社区警务理念 | 第70-71页 |
6.1.1 加强针对居民宣传,推广社区警务 | 第70页 |
6.1.2 加强针对全体警察的社区警务宣传,推广社区警务理念 | 第70-71页 |
6.2 整合社会资源,对社区环境实行警务建设规划 | 第71-77页 |
6.2.1 改进社区的环境建设达到减少犯罪目的 | 第71-76页 |
6.2.2 加强社区物业管理,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预防犯罪 | 第76-77页 |
6.3 提高居民素质,建立社区犯罪预防警务组织 | 第77-81页 |
6.3.1 促进居民交流,提高社区居民凝聚力 | 第77-78页 |
6.3.2 制定奖励激励保障机制,发动居民参与 | 第78-79页 |
6.3.3 设立社区安全管理委员会,建立邻里守望组织 | 第79-81页 |
6.4 密切警民关系,建立社区犯罪预防警民联系网 | 第81-87页 |
6.4.1 完善社区警务室建设,建立社区犯罪预防警民联系点 | 第81-82页 |
6.4.2 充实社区警力,带动全员参与 | 第82-84页 |
6.4.3 加强公共关系警务建设,密切警民关系 | 第84-85页 |
6.4.4 建立社区预防犯罪警民联络网络平台 | 第85-87页 |
6.5 建立社区犯罪预防警务战略研究机构 | 第87-90页 |
6.5.1 建立以犯罪预防为主的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机构 | 第87-88页 |
6.5.2 社区犯罪预防警务战略改革的研究 | 第88-90页 |
结束语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97-98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 | 第98-103页 |
附录B 社区居民及社区民警的建议 | 第103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