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、前言 | 第11-17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3页 |
1. 教育公平 | 第11-12页 |
2. 转化策略 | 第12-13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三)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(四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| 第17-20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 文献分析法 | 第17页 |
2. 个案研究法 | 第17页 |
3. 观察法 | 第17-18页 |
4. 访谈法 | 第18页 |
5. 行动研究法 | 第18页 |
(二) 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18-20页 |
三、课堂教学中的“边缘人”特征、类型、成因及转化策略 | 第20-25页 |
(一) 课堂教学“边缘人”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(二) 课堂教学“边缘人”的类型 | 第21-22页 |
(三) 课堂教学“边缘人”的成因 | 第22-23页 |
(四) 课堂教学“边缘人”的转化策略 | 第23-25页 |
四 案例展示及案例分析 | 第25-38页 |
(一) 边缘生D同学个案 | 第25-29页 |
1. 案例展示 | 第26-27页 |
2. D同学的访谈记录 | 第27-28页 |
3. D同学的边缘人类型分析 | 第28-29页 |
(二) 边缘生J同学个案 | 第29-31页 |
1. 案例展示 | 第29-30页 |
2. J同学的访谈记录 | 第30页 |
3. J同学的边缘人类型分析 | 第30-31页 |
(三) 边缘生W同学个案 | 第31-34页 |
1. 案例展示 | 第31-33页 |
2. W同学的访谈记录 | 第33-34页 |
3. W同学的边缘人类型分析 | 第34页 |
(四) 案例中三位边缘生的成因分析 | 第34-37页 |
1. D同学的“价值决定”论 | 第35-36页 |
2. J同学的“沉默是金” | 第36页 |
3. W同学的外因刺激 | 第36-37页 |
(五) 小结 | 第37-38页 |
五 针对个案的转化策略 | 第38-47页 |
(一) 教师介入式家庭转化 | 第38-41页 |
1. D同学递进式家庭转化 | 第38-40页 |
2. J同学家庭转化 | 第40页 |
3. W同学的教师介入式家庭转化 | 第40-41页 |
(二) 教师引导式学校转化 | 第41-45页 |
1. 教学趣味型转化 | 第41-43页 |
2. 学习指导与任务赋予型转化 | 第43-45页 |
3. 成功体验与有意识关注型转化 | 第45页 |
4. 问题解决型转化 | 第45页 |
(三) 实践结果 | 第45-47页 |
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| 第47-48页 |
(一)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| 第47页 |
(二)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录一 | 第50-51页 |
附录二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