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光环境主观评价—视功能综合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论文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发展 | 第13-16页 |
1.2.1 同色异谱光生物效应 | 第13-15页 |
1.2.2 主观评价 | 第15-16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1.4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9-20页 |
2 LED照明特点及教室照明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| 第20-28页 |
2.1 LED照明的特点 | 第20-23页 |
2.1.1 LED照明的发展背景 | 第20页 |
2.1.2 LED照明的优点 | 第20-21页 |
2.1.3 LED照明的缺点 | 第21-23页 |
2.2 教室照明的要求 | 第23-28页 |
2.2.1 照明数量和质量要求 | 第23-25页 |
2.2.2 照明节能要求 | 第25-28页 |
3 教室光环境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研 | 第28-38页 |
3.1 调研背景 | 第28页 |
3.2 调查问卷设计 | 第28-32页 |
3.2.1 教室光环境客观评价指标 | 第28-30页 |
3.2.2 教室光环境主观评价指标 | 第30-31页 |
3.2.3 问卷主要内容 | 第31-32页 |
3.3 教室光环境评价指标重要性评级调查 | 第32-37页 |
3.3.1 调查概述 | 第32页 |
3.3.2 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.3 后续实验客观评价指标控制 | 第35页 |
3.3.4 后续实验主观评价指标确定 | 第35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主观评价实验 | 第38-58页 |
4.1 实验概述 | 第38-46页 |
4.1.1 实验目的 | 第38页 |
4.1.2 实验条件 | 第38-42页 |
4.1.3 实验光环境控制 | 第42-45页 |
4.1.4 实验步骤 | 第45-46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| 第46-57页 |
4.2.1 统计概况 | 第46-51页 |
4.2.2 综合评价函数 | 第51-5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教室同色异谱白光LED视功能实验 | 第58-70页 |
5.1 实验概述 | 第58-63页 |
5.1.1 实验目的 | 第58页 |
5.1.2 实验原理 | 第58-61页 |
5.1.3 实验条件 | 第61页 |
5.1.4 实验光环境控制 | 第61-62页 |
5.1.5 实验步骤 | 第62-63页 |
5.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| 第63-67页 |
5.2.1 KSS疲倦量变化 | 第63-64页 |
5.2.2 情绪纷乱总分TMD变化 | 第64-65页 |
5.2.3 色觉变化 | 第65-66页 |
5.2.4 视力变化 | 第66-6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7-70页 |
6 结论 | 第70-80页 |
6.1 基于实验光环境分析的教室照明设计思考 | 第70-75页 |
6.1.1 光谱能量比例 | 第70-72页 |
6.1.2 显色性 | 第72-75页 |
6.2 教室光环境评价方法 | 第75-76页 |
6.2.1 基于评价指标评级调研的主观评价方法 | 第76页 |
6.2.2 视功能生理实验 | 第76页 |
6.3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76-77页 |
6.4 展望 | 第77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附录 | 第88-109页 |
A. 教室人工照明光环境主客观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表 | 第88-90页 |
B. 光环境主观调查问卷表 | 第90-91页 |
C. 3 种实验光环境概况及光谱分布表 | 第91-102页 |
D. 主观评价实验评分统计表 | 第102-105页 |
E. 简明情绪状态问卷(BPOMS) | 第105-107页 |
F. KSS疲劳问卷修订版调查选项 | 第107-108页 |
G. 视功能实验统计数据 | 第108-109页 |
H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