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6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7-13页 |
1.2.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| 第7-10页 |
1.2.2 仪器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分析软件 | 第11-12页 |
1.2.4 地质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 立题依据 | 第13-14页 |
1.3.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尚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3.2 立题依据 | 第14页 |
1.4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| 第16-27页 |
2.1 光学基础 | 第16-23页 |
2.2 光谱分析原理 | 第23-25页 |
2.2.1 光的吸收现象 | 第24页 |
2.2.2 光的吸收定律 | 第24-25页 |
2.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矿物近红外光谱吸收特征 | 第27-36页 |
3.1 矿物光谱吸收机理 | 第27页 |
3.2 常见矿物近红外光谱 | 第27-36页 |
3.2.1 硅酸盐矿物 | 第27-33页 |
3.2.2 碳酸盐矿物 | 第33页 |
3.2.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组合矿物光谱模型及定量化 | 第36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6页 |
4.2 组合矿物模型 | 第36-41页 |
4.2.1 矿物组合配制样品模型 | 第36-40页 |
4.2.2 矿物分析标定样品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3 定量分析数学模型 | 第41-47页 |
4.3.1 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多元回归定量分析模型 | 第42-44页 |
4.3.2 相关分析定量匹配模型 | 第44-47页 |
第五章 矿物近红外光谱信息应用 | 第47-65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金矿成矿有利度评价 | 第47-58页 |
5.2.1 金矿区地质特征 | 第47-50页 |
5.2.2 含金石英脉样品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 | 第50-53页 |
5.2.3 含金石英包裹体成矿溶液成分及电导度参数 | 第53-56页 |
5.2.4金矿化蚀变有利度估计 | 第56-58页 |
5.3 废弃物资源化研究 | 第58-65页 |
5.3.1 概述 | 第58-59页 |
5.3.2 研究区概况 | 第59页 |
5.3.3 煤矸石近红外光谱矿物成分分析 | 第59-62页 |
5.3.4 煤矸石中高岭石及埃洛石矿物应用开发研究 | 第62-65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| 第73-75页 |
摘要 | 第75-77页 |
Abstract | 第77页 |
致 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