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

德鲁克知识观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(一) 课题来源第10页
    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(三) 研究内容(解决的问题)第12页
    (四) 独创或新颖之处第12-13页
    (五)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 德鲁克论知识是什么第14-20页
    1.1 德鲁克对知识的定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知识的内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知识的外延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德鲁克论知识涵义的转变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东西方历史上的“知识的涵义”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知识运用转变的三个阶段第17-20页
第二章 德鲁克论知识政治、知识经济、知识道德责任第20-33页
    2.1 德鲁克论知识政治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知识人的政治责任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学校和教育成为知识社会新的政治中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政府功能的履行将受到新多元社会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为应对过渡时期的挑战必须进行政治革新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德鲁克论知识经济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知识创造了高度竞争的世界经济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的知识经济学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知识的生产力第28-29页
    2.3 德鲁克论知识的道德责任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知识人的道德责任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教育的道德责任第31-33页
第三章 德鲁克论知识的作用第33-43页
    3.1 德鲁克论知识对个人的作用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使知识人成为知识社会的典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使知识工作者成为社会领导阶级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使知识工作者得到自由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使终身学习变为基本要求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德鲁克论知识对组织的作用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改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使组织结构产生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使组织成为创新型组织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使权责、贡献问题成为组织的基础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德鲁克论知识对社会的作用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知识涵义的根本改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知识赋予了下一个社会竞争性的特点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知识改变了社会人口结构第41-43页
第四章 德鲁克知识观的评析第43-56页
    4.1 德鲁克的知识观的特点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人本主义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平等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用主义第44-47页
    4.2 德鲁克知识观的进步性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互蕴互生的“知识——权力”观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整体论的知识观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揭示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念的一致性第51-52页
    4.3 德鲁克知识观的局限性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德鲁克“后资本主义社会”思想的片面性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未能对平均主义进行批判第54-56页
结语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交往理性视域下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民主化思想研究
下一篇:汉泰语中动物词语的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