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控制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| 第16-41页 |
2.1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9页 |
2.2 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9-37页 |
2.2.1 风险投资决策程序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2.2.2 风险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与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4-34页 |
2.2.3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风险研究现状 | 第34-37页 |
2.3 资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| 第37-40页 |
2.4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控制理论研究 | 第41-66页 |
3.1 资信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| 第41-58页 |
3.1.1 基本概念 | 第41-43页 |
3.1.2 资信风险成因 | 第43-57页 |
3.1.3 资信风险特征 | 第57-58页 |
3.2 资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| 第58-63页 |
3.2.1 概念 | 第58页 |
3.2.2 资信风险管理的作用 | 第58-61页 |
3.2.3 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管理与其他领域的对比研究 | 第61-63页 |
3.3 资信评估理论研究 | 第63-65页 |
3.4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四章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控制体系总体结构设计 | 第66-79页 |
4.1 资信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设计 | 第66-69页 |
4.2 微观制度安排 | 第69-77页 |
4.2.1 职能设计 | 第69页 |
4.2.2 程序设计 | 第69-77页 |
4.2.3 决策准则 | 第77页 |
4.2.4 治理结构 | 第77页 |
4.3 微观技术体系设计 | 第77-78页 |
4.4 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| 第79-100页 |
5.1 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的概念及作用 | 第79-81页 |
5.1.1 基本概念 | 第79-81页 |
5.1.2 资信风险等级评估的作用 | 第81页 |
5.2 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评估的程序 | 第81-82页 |
5.3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| 第82-99页 |
5.3.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83-85页 |
5.3.2 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据 | 第85-86页 |
5.3.3 创业企业资信评估的指标体系(评估要素) | 第86-94页 |
5.3.4 指标的确认 | 第94-99页 |
5.4 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六章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| 第100-147页 |
6.1 传统资信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比较 | 第100-115页 |
6.2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过程与方法 | 第115-128页 |
6.2.1 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过程与方法设计 | 第115-127页 |
6.2.2 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方法使用的补充说明 | 第127页 |
6.2.3 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特点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6.3 基于资信风险等级评估后的价值评估 | 第128-134页 |
6.4 投资期权计划的确定 | 第134-138页 |
6.4.1 分阶段风险投资成功概率的确定 | 第134-135页 |
6.4.2 风险投资额所占股权的确定 | 第135-138页 |
6.5 风险投资公司组合投资风险分析 | 第138-140页 |
6.6 项目投资后的资信风险跟踪分析 | 第140-141页 |
6.7 资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论证 | 第141-145页 |
6.8 小结 | 第145-147页 |
第七章 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评估系统开发 | 第147-175页 |
7.1 开发工具、环境及特色 | 第147-149页 |
7.2 需求分析 | 第149-150页 |
7.3 系统的初步设计 | 第150-151页 |
7.4 系统功能分析和系统功能模块图 | 第151-153页 |
7.4.1 系统功能分析 | 第151-152页 |
7.4.2 系统功能模块图 | 第152-153页 |
7.5 数据流程图 | 第153-157页 |
7.5.1 程序设计框架图 | 第153-155页 |
7.5.2 道德评估数据流程图 | 第155-156页 |
7.5.3 能力评估流程图 | 第156-157页 |
7.6 数据关联图与程序模块连接图 | 第157-159页 |
7.7 系统实现的功能描述 | 第159-175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75-185页 |
8.1 研究结论 | 第175-184页 |
8.2 研究展望 | 第184-1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5-200页 |
附录1 系统开发用到的表及表结构描述 | 第200-204页 |
1 本系统用到的表 | 第200页 |
2 表结构描述 | 第200-204页 |
附录2 系统开发部分程序代码 | 第204-237页 |
1 数据库自动生成sQL语句 | 第204-211页 |
2 部分核心程序描述以及注释 | 第211-23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237页 |
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237页 |
参与的相关课题 | 第237-239页 |
摘要 | 第239-242页 |
ABSTRACT | 第242页 |
致谢 | 第2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