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1.1 TiO_2半导体催化剂 | 第8-10页 |
1.1.1 TiO_2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| 第8-9页 |
1.1.2 TiO_2半导体材料光催化的影响因素 | 第9-10页 |
1.2 TiO_2光子晶体 | 第10-14页 |
1.2.1 TiO_2光子晶体的分类及结构 | 第11页 |
1.2.2 TiO_2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 | 第11页 |
1.2.3 TiO_2光子晶体的制备 | 第11-13页 |
1.2.4 TiO_2光子晶体的改性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Cu_2O可见光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1.3.1 Cu_2O的晶体结构 | 第14页 |
1.3.2 Cu_2O的粒径尺寸 | 第14-15页 |
1.3.3 液相还原法制备Cu_2O | 第15页 |
1.4 p-n异质结 | 第15-16页 |
1.5 选题依据 | 第16-19页 |
1.5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.3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实验材料、试剂与仪器 | 第19页 |
2.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19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19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9-21页 |
2.2.1 TiO_2光子晶体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
2.2.2 Cu_2O QDs/TiO_2 P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0-21页 |
2.3 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1页 |
2.4 光催化反应 | 第21-22页 |
2.5 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| 第23-29页 |
3.1 SEM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 TEM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3 XRD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4 XPS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5 UV-Vis DRS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Cu_2O QDs/TiO_2 PC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| 第29-53页 |
4.1 Cu_2O QDs/TiO_2 PC对RhB的光催化降解 | 第29-34页 |
4.1.1 RhB概述 | 第29-30页 |
4.1.2 RhB的光催化降解及动力学 | 第30-32页 |
4.1.3 Cu2O量子点负载量对RhB降解效率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4.2 Cu_2O QDs/TiO_2 PC对BPA的光催化降解 | 第34-41页 |
4.2.1 BPA概述 | 第34页 |
4.2.2 BPA的光催化降解及动力学 | 第34-37页 |
4.2.3 Cu_2O量子点负载量对BPA降解效率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4.2.4 Cu_2O 3QDs/TiO_2260 PC对BPA的循环利用 | 第39-41页 |
4.3 Cu_2O QDs/TiO_2 PC对p-NP的光催化降解 | 第41-51页 |
4.3.1 p-NP概述 | 第41页 |
4.3.2 p-NP的光催化降解及动力学 | 第41-44页 |
4.3.3 Cu_2O量子点负载量对p-NP降解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3.4 p-NP的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3.5 p-NP的pH值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.6 Cu_2O 3QDs/TiO_2260 PC光催化降解p-NP的机理研究 | 第48-51页 |
4.4 三种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情况的对比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5.1 结论 | 第53页 |
5.2 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