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9-10页 |
| 1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| 2 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张照生平与艺术成就 | 第10-17页 |
| 1.1 宦海沉浮,两任尚书——张照的仕途生涯 | 第10-11页 |
| 1.2 音戏书画,以书为优——张照的艺术成就 | 第11-17页 |
| 1.2.1 为帝作篆,脱颖群臣 | 第12-14页 |
| 1.2.2 善为根基,修纂大戏 | 第14-15页 |
| 1.2.3 奉诏编纂,律吕大成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张照书法风格特征 | 第17-27页 |
| 2.1 溯流穷源,妙在赵颜——张照的书学取径 | 第17-24页 |
| 2.2 天骨开张,气魄雄浑——张照的书法风格 | 第24-27页 |
| 第三章 张照书法风格特征形成的内在因素 | 第27-33页 |
| 3.1 天资聪敏——张照的入仕前提 | 第27页 |
| 3.2 胆识过人——张照的出类拔萃 | 第27-28页 |
| 3.3 心思细密——张照的治学态度 | 第28-29页 |
| 3.4 自然浑成——张照的书学思想 | 第29-33页 |
| 第四章 张照书法风格特征形成的外在因素 | 第33-43页 |
| 4.1 崇董推赵——康乾时期学书风气对张照书风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4.2 族亲为师——张照的家族背景、姻亲关系及师承关系对其书风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| 4.3 借观求助——张照交游对其书风的影响 | 第38-43页 |
| 4.3.1 学篆滦河,中锋至上——张照与太华生 | 第39页 |
| 4.3.2 励家父子,书艺结缘——张照与励廷仪、励宗万 | 第39-41页 |
| 4.3.3 蒋家父子,行草渊源——张照与蒋廷锡、蒋溥 | 第41-42页 |
| 4.3.4 走近匏庐,得知松雪——张照与陈邦彦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章 张照书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| 第43-46页 |
| 5.1 羲之后一人——张照书法的历史地位 | 第43-44页 |
| 5.2 乾隆之师——张照书法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