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1.6 本文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7页 |
2.1 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外延 | 第22-24页 |
2.1.1 国外微型企业的划分 | 第22页 |
2.1.2 我国微型企业的划分 | 第22-23页 |
2.1.3 我国微型企业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2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| 第24-25页 |
2.3 信用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3.1 信用风险的含义 | 第25页 |
2.3.2 信用风险的一般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1 银企间关系方面的相关理论 | 第27-28页 |
3.1.1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7页 |
3.1.2 逆向选择 | 第27-28页 |
3.1.3 道德风险 | 第28页 |
3.2 微型企业方面的相关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2.1 优序融资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2.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9页 |
3.3 商业银行方面的相关理论 | 第29-30页 |
3.3.1 信贷配给理论 | 第29-30页 |
3.3.2 信用评级理论 | 第3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商业银行对微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1-40页 |
4.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31-32页 |
4.2 财务指标的选取与指标说明 | 第32-36页 |
4.2.1 财务指标的选取 | 第32-33页 |
4.2.2 财务指标的说明 | 第33-36页 |
4.3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与指标说明 | 第36-39页 |
4.3.1 非财务指标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3.2 非财务指标的说明 | 第37-3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商业银行对微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40-63页 |
5.1 样本的选取 | 第40页 |
5.2 财务因素信用风险评价 | 第40-48页 |
5.2.1 主成分分析法 | 第40-46页 |
5.2.2 Logistic回归分析 | 第46-48页 |
5.3 非财务因素信用风险评价 | 第48-61页 |
5.3.1 层次分析法 | 第48-56页 |
5.3.2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56-61页 |
5.4 信用风险综合评价 | 第6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6章 实证分析 | 第63-67页 |
6.1 企业简介 | 第63页 |
6.2 企业财务指标 | 第63页 |
6.3 企业非财务指标 | 第63-64页 |
6.4 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| 第64-66页 |
6.4.1 财务因素信用风险评价 | 第64页 |
6.4.2 非财务因素信用风险评价 | 第64-66页 |
6.4.3 信用风险综合评价 | 第66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附录A 2014年度36家微型企业财务指标值 | 第72-73页 |
附录A 2014年度36家微型企业财务指标值(续) | 第73-74页 |
附录B 各企业主成分得分 | 第74-75页 |
附录C 微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| 第75-78页 |
附录D A企业2014年非财务状况调查表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81-8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2-8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