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页岩气储层含气量计算方法研究及测井应用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4-15页
    1.4 难点与创新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难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创新点第15-16页
第二章 页岩气储层地质与岩石特征第16-21页
    2.1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2.2 页岩气储层矿物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2.3 页岩储集空间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0-21页
第三章 页岩样品实验及孔隙结构模型建立第21-32页
    3.1 岩电实验及规律第21-23页
    3.2 核磁T2谱特征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孔隙性岩石的弛豫时间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T2谱特征第25-26页
    3.3 等温吸附实验规律第26页
    3.4 页岩储集空间表征第26-28页
    3.5 简化的页岩孔隙结构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四章 游离气含气量计算方法第32-38页
    4.1 游离气基本特征与计算模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游离气基本特征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游离气含气量计算模型第32-34页
    4.2 影响因素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孔隙结构参数对胶结指数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层理方向对饱和度指数n测量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五章 吸附模型及含气量计算方法第38-60页
    5.1 吸附气基本特征第38页
    5.2 现有吸附模型概述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亚临界吸附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超临界吸附模型第44-49页
    5.3 利用核磁数据结合吸附模型计算吸附气含气量第49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吸附模型建立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模型参数确定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模型检验第58-5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六章 页岩气储层含气量计算模型测井应用第60-69页
    6.1 A井基本概况第60页
    6.2 测井响应特征第60-62页
    6.3 井中应用及评价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游离气含气量计算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吸附气含气量计算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方法应用效果评价第67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结论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4页
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
下一篇:急性肺栓塞心下交感神经放电变化及颈部迷走神经刺激的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