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诊疗分析
| 前言 | 第4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英文缩写词汇 | 第11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综述 | 第13-25页 |
| 2.1 流行病学 | 第13-14页 |
| 2.2 病因学 | 第14页 |
| 2.3 临床表现 | 第14-15页 |
| 2.4 影像学 | 第15-18页 |
| 2.5 病理学 | 第18-19页 |
| 2.6 鉴别诊断 | 第19-21页 |
| 2.7 经皮肾穿刺活检 | 第21-22页 |
| 2.8 治疗 | 第22-23页 |
| 2.9 预后 | 第23页 |
| 2.10 展望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3.1 一般资料 | 第25页 |
| 3.2 纳入标准 | 第25页 |
| 3.3 排除标准 | 第25页 |
| 3.4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第4章 结果 | 第26-32页 |
| 4.1 一般资料 | 第26页 |
| 4.2 临床表现 | 第26-27页 |
| 4.3 影像学表现 | 第27-29页 |
| 4.4 治疗方式 | 第29页 |
| 4.5 病理结果 | 第29-31页 |
| 4.6 预后 | 第31-32页 |
| 第5章 讨论 | 第32-39页 |
| 5.1 流行病学 | 第32页 |
| 5.2 临床表现 | 第32-33页 |
| 5.3 影像学表现 | 第33-34页 |
| 5.4 鉴别诊断 | 第34-36页 |
| 5.5 经皮肾穿刺活检 | 第36-37页 |
| 5.6 治疗和预后 | 第37-39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7页 |
| 附图 | 第47-51页 |
|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