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理论论文--电影、电视的评论、欣赏论文

许鞍华电影创作与中国新现实主义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8页
    二、许鞍华电影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8-10页
    三、“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”和许鞍华电影创作第10-12页
    四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学术创新第12-14页
第二章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与香港电影第14-24页
    1.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成因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政治原因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经济原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文化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 2.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特征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关注社会现实,展现底层受压迫群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将镜头对准摩登城市的深处与细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努力于民族文化与电影艺术的融合第19-20页
    3. 香港电影的“老上海情结”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上海电影人两次南下香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香港电影对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的继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香港电影再现三、四十年代老上海第22-24页
第三章 许鞍华电影创作对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继承第24-41页
    1. 许鞍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成因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个人成长经历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香港城市身份特殊性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电影大师的影响和香港新浪潮运动第26-27页
    2. 许鞍华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第27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现实题材和人文关怀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求真写实的叙事方式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纪实风格的视听语言第36-41页
第四章 许鞍华电影创作对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第41-49页
    1. 现实题材的突破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题材选择和边缘人物多样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人物设置从社会群像到家庭个体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女性书写从无奈抗争到坦然顺命第43-44页
    2. 极近自然的生活化叙事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饮食文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节庆活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细节叙事第47-49页
第五章 许鞍华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对香港电影发展的积极影响第49-55页
    1. 商业大潮中对现实主义的坚守第49-50页
    2. 杂糅文化中对香港身份的探寻第50-51页
    3. 集体记忆中对本土文化的回归第51-52页
    4. 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觉运用与传播第52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力量训练实用计划》(第一、二章)翻译实践报告
下一篇:CYP3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同儿童ALL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