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地区犬乳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治疗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肿瘤发生的机制 | 第10-11页 |
1.1.1 基因的突变学说 | 第10-11页 |
1.1.2 免疫监视学说 | 第11页 |
1.1.3 干细胞来源学说 | 第11页 |
1.2 犬的乳腺肿瘤 | 第11-13页 |
1.2.1 犬乳腺肿瘤的发病因素 | 第11-12页 |
1.2.2 犬乳腺肿瘤的临床症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犬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3.1 一般检查 | 第13页 |
1.3.2 超声断层扫描 | 第13页 |
1.3.3 X射线诊断 | 第13-14页 |
1.3.4 核磁共振技术诊断 | 第14页 |
1.3.5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测 | 第14-15页 |
1.3.6 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15页 |
1.3.7 基因水平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4 犬乳腺肿瘤的预防 | 第16页 |
1.5 犬乳腺肿瘤的治疗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5.1 手术治疗 | 第16-17页 |
1.5.2 放射线疗法 | 第17页 |
1.5.3 激素疗法 | 第17-18页 |
1.5.4 化学疗法 | 第18页 |
1.5.5 中药治疗 | 第18-19页 |
1.6 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5页 |
2.1 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1.1 试验动物 | 第20页 |
2.1.2 试验地点 | 第20页 |
2.1.3 主要仪器 | 第20页 |
2.1.4 主要药品及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2.1 流行病学调查 | 第21页 |
2.2.2 一般检查 | 第21页 |
2.2.3 X射线诊断 | 第21-22页 |
2.2.4 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22-23页 |
2.2.5 治疗试验 | 第23-25页 |
3 结果 | 第25-42页 |
3.1 流行病学调查 | 第25-32页 |
3.1.1 犬乳腺肿瘤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3.1.2 犬乳腺肿瘤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3.1.3 犬乳腺肿瘤发生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 | 第27-29页 |
3.1.4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既往病史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3.1.5 犬乳腺肿瘤与生育史的关系 | 第30页 |
3.1.6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日常饮食的关系 | 第30-31页 |
3.1.7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3.1.8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肿瘤性质的关系 | 第32页 |
3.2 乳腺肿瘤患犬的临床症状 | 第32-34页 |
3.3 X光诊断 | 第34-37页 |
3.4 病理组织学观察 | 第37-41页 |
3.5 治疗效果 | 第41-42页 |
4 讨论 | 第42-48页 |
4.1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各因素的关系 | 第42-45页 |
4.1.1 犬乳腺肿瘤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| 第42页 |
4.1.2 乳腺肿瘤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| 第42页 |
4.1.3 犬乳腺肿瘤发生与发病部位之间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4.1.4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| 第43页 |
4.1.5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既往病史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4.1.6 犬乳腺肿瘤与生育史的关系 | 第44页 |
4.1.7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日常饮食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4.1.8 犬乳腺肿瘤的发生与肿瘤性质的关系 | 第45页 |
4.2 犬乳腺肿瘤临床诊断情况 | 第45页 |
4.3 犬乳腺肿瘤治疗方法比较 | 第45-48页 |
5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