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3页 |
1.2 负荷率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3 可变排量技术介绍 | 第14-21页 |
1.3.1 国外可变排量技术的研究 | 第14-18页 |
1.3.2 国内可变排量技术的研究 | 第18-21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发动机GT-Power模型建立与验证 | 第23-33页 |
2.1 GT-Power软件介绍 | 第23-24页 |
2.2 发动机模型搭建 | 第24-31页 |
2.2.1 环境参数以及进排气管的建模 | 第25-26页 |
2.2.2 进排气门的建模 | 第26-28页 |
2.2.3 喷油器的设置 | 第28-29页 |
2.2.4 发动机气缸模块设定 | 第29-31页 |
2.3 发动机模型的可靠性验证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停缸方式以及瞬态停缸策略的研究 | 第33-69页 |
3.1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8页 |
3.1.1 联合仿真技术概述 | 第33-34页 |
3.1.2 Simulink与GT-Power联合仿真平台建立 | 第34-38页 |
3.2 停缸方式的设计 | 第38-41页 |
3.2.1 发动机固定停缸的设计 | 第38-40页 |
3.2.2 发动机循环停缸的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3 停缸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7页 |
3.3.1 对固定停缸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3.3.2 对循环停缸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3.4 能量守恒分析 | 第47-57页 |
3.4.1 固定停缸的能量守恒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4.2 不同停缸时刻对固定停缸影响的能量守恒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4.3 循环停缸的能量守恒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4.4 不同停缸时刻对循环停缸影响的能量守恒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5 发动机停缸工作瞬时的控制策略 | 第57-67页 |
3.5.1 停缸时的扭矩波动现象 | 第57-58页 |
3.5.2 停止工作气缸的停缸时刻对扭矩波动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3.5.3 气门相位对扭矩波动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3.5.4 点火提前角对扭矩波动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3.5.5 节气门运动特性对扭矩波动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4章 停缸过程中发动机振动测试以及结果分析 | 第69-93页 |
4.1 发动机振动分析 | 第69-76页 |
4.1.1 曲柄连杆机构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1.2 往复惯性力矩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1.3 气体燃烧扭矩分析 | 第72-73页 |
4.1.4 四缸机激励分析 | 第73-74页 |
4.1.5 停缸导致工作缸和不工作缸气体扭矩不一致 | 第74-76页 |
4.2 试验测量 | 第76-81页 |
4.2.1 LMS振动分析设备的说明 | 第76-77页 |
4.2.2 实验设备的安装与测量 | 第77-81页 |
4.3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| 第81-92页 |
4.3.1 停缸方式对发动机整机振幅的影响 | 第82-86页 |
4.3.2 停缸方式对发动机转速波动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4.3.3 停缸方式对发动机扭振的影响 | 第87-9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5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| 第93-96页 |
5.1 全文工作总结 | 第93-94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