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网络媒体主导下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、思路与创新点第20-22页
第一章 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与网络媒体概述第22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公共政策议程概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共政策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概述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网络媒体的概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网络媒体的比较优势第26-28页
    第三节 网络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相关因素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共政策问题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触发机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政策行动主体第30-32页
    第四节 网络媒体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理论追溯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源流理论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众议程、媒体议程和政策议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王绍光的六种模式第35-38页
第二章 网络媒体主导下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困境第38-48页
    第一节 社会问题发掘阶段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问题数量庞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问题情况复杂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虚假问题层出不穷第40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政策问题发酵阶段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沉默的螺旋”抑制政策问题发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非理性表达”推动政策问题发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自利经济人”选择政策问题发酵第44-45页
    第三节 政策议程设定阶段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过度民主导致效率低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多元博弈造成选择困难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精英意志左右最终结果第46-48页
第三章 网络媒体主导下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困境的成因第48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开放空间导致信息过剩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元主体参与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多条渠道传播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突发事件涌现第49页
    第二节 数字鸿沟拉大信息差距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地域发展不平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城乡发展不平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网民属性存差异第51-53页
    第三节 把关不严造成信息泛滥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部分网民利用网络肆意发布信息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利益集团利用网络刻意炮制信息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大众媒介利用网络有意扭曲信息第53-55页
第四章 化解网络媒体主导下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困境的建议第55-65页
    第一节 缩小数字鸿沟提升网络参与水平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加大落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强弱势群体网络基本知识普及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推进落后地区网络信息技术教育第56页
    第二节 搭建互动平台规范网意表达渠道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改进政府网站的建设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大政务微博的推广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完善新闻发言人的制度第58-59页
    第三节 完善“把关人”制度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府网络媒介的把关制度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网络媒介的把关制度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网民的把关制度第60-61页
    第四节 提高主体的能力提高政策议程质量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政府官员的能力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广大网民的能力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大众传媒的能力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意见领袖的能力第64-65页
结论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附录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三板企业估值方法研究
下一篇:小说《名士风流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