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5页 |
Ad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1.1 配合力 | 第10-14页 |
1.1.1 配合力的概念 | 第10页 |
1.1.2 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1.3 水稻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1.4 水稻配合力与亲本性状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1.2 杂种优势相关研究 | 第14-19页 |
1.2.1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| 第14-16页 |
1.2.2 水稻杂种优利用的途径及特点 | 第16页 |
1.2.3 三系杂交水稻的发展概况 | 第16-18页 |
1.2.4 三系杂交水稻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5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0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2.1 杂交种组配设计 | 第20页 |
2.2.2 田间种植设计 | 第20页 |
2.2.3 调查内容及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3.1 方差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3.2 杂种优势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3页 |
3.1 不育系黔 209A的特性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1.1 不育性表现 | 第25页 |
3.1.2 植物学特征 | 第25-26页 |
3.1.3 异交特性 | 第26页 |
3.1.4 供试不育系的开花习性 | 第26-28页 |
3.1.5 配组杂交组合表现 | 第28页 |
3.2 3个试验点联合方差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 配合力效应分析 | 第29-36页 |
3.3.1 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(GCA) | 第29-33页 |
3.3.2 供试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(SCA) | 第33-36页 |
3.4 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4.1 杂交组合产量表现 | 第36-37页 |
3.4.2 杂交组合的中亲优势 | 第37-39页 |
3.4.3 杂交组合的超亲优势 | 第39-41页 |
3.5 繁殖技术要点 | 第41-43页 |
3.5.1 确定适宜播种期 | 第41-42页 |
3.5.2 培育壮秧 | 第42页 |
3.5.3 科学管理 | 第42页 |
3.5.4 防杂保纯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7页 |
4.1 不育系黔 209A的特性 | 第43页 |
4.2 24个杂交组合综合表现及配合力详述 | 第43-45页 |
4.3 黔 209A杂种优势表现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