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形变珠光体钢丝中微结构及位错组态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钢丝生产与应用 | 第9-13页 |
1.1.1 钢丝生产工艺流程 | 第9-10页 |
1.1.2 钢丝表面预处理 | 第10-11页 |
1.1.3 钢丝冷拉拔工艺 | 第11-12页 |
1.1.4 钢丝热处理 | 第12-13页 |
1.2 珠光体钢丝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微观组织演变 | 第13-15页 |
1.2.2 位错组态演变 | 第15-16页 |
1.2.3 位错密度计算 | 第16-17页 |
1.3 珠光体钢丝拉拔过程中强化机制 | 第17-20页 |
1.3.1 晶界强化 | 第17-18页 |
1.3.2 位错强化 | 第18-19页 |
1.3.3 渗碳体分解强化 | 第19-20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内容 | 第20-23页 |
1.4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3-33页 |
2.1 研究路线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4页 |
2.3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24-25页 |
2.3.1 显微硬度测试 | 第24-25页 |
2.3.2 抗拉强度测试 | 第25页 |
2.4 显微组织观察分析 | 第25-33页 |
2.4.1 SEM观察分析 | 第25页 |
2.4.2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4.3 TEM观察分析 | 第27页 |
2.4.4 位错密度测量 | 第27-33页 |
第三章 冷拔珠光体钢丝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| 第33-42页 |
3.1 力学性能 | 第33-34页 |
3.2 微观组织 | 第34-37页 |
3.3 织构演变 | 第37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位错的TEM和XRD分析 | 第42-59页 |
4.1 位错的TEM分析 | 第42-50页 |
4.2 几种XRD测量方法比较 | 第50-55页 |
4.2.1 WH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2.2 Voigt函数改进WH方法 | 第51-53页 |
4.2.3 Origin函数拟合方法 | 第53-55页 |
4.3 位错密度的测量 | 第55-57页 |
4.3.1 计算87A位错密度 | 第55-56页 |
4.3.2 横纵截面比较 | 第56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位错组态与铁素体片层厚度关系探究 | 第59-70页 |
5.1 铁素体临界片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| 第59-64页 |
5.1.1 弗兰克-瑞德源 | 第60-61页 |
5.1.2 铁素体临界片层厚度计算 | 第61-64页 |
5.2 位错组态与铁素体片层厚度的关系 | 第64-67页 |
5.2.1 几种位错组态的观察与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2.2 位错组态与铁素体片层厚度 | 第65-67页 |
5.3 计算公式的修正 | 第67-6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