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前言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概述 | 第10-18页 |
| 第一节 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一、立法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实务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节 存在问题 | 第12-18页 |
| 一、制度层面问题 | 第12-14页 |
| 二、实施层面问题 | 第14-16页 |
| 三、监督层面问题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18-26页 |
| 第一节 内部因素 | 第18-21页 |
| 一、主观原因 | 第18-20页 |
| 二、体制原因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节 外部因素 | 第21-26页 |
| 一、理念上存在先天差异 | 第21-23页 |
| 二、证据规格存在差异 | 第23-24页 |
| 三、环境污染后果司法认定困难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实现衔接的现实路径 | 第26-35页 |
| 第一节 衔接的基础:信息衔接 | 第26-29页 |
| 一、确立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原则 | 第26-27页 |
| 二、借助电子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| 第27页 |
| 三、明确信息流转中枢机构 | 第27-28页 |
| 四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| 第28-29页 |
| 第二节 衔接的关键:证据衔接 | 第29-35页 |
| 一、明确证据衔接范围:实物证据而非言词证据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明确证据衔接的例外:鉴定意见和无法重新收集的言词证据 | 第30-31页 |
| 三、明确证据衔接标准 | 第31-35页 |
| 第四章 衔接保障 | 第35-41页 |
| 第一节 程序保障 | 第35-37页 |
| 一、规范案件移交时机 | 第35-36页 |
| 二、规范案件衔接时效 | 第36-37页 |
| 第二节 机制保障 | 第37-41页 |
| 一、以“整合”为核心构建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制 | 第38-39页 |
| 二、以“执法”为核心建立执法机关内部纵向机制 | 第39-41页 |
| 结语 | 第41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