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俄罗斯侦探小说创作研究--以阿库宁、玛丽尼娜、东佐娃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俄文摘要 | 第5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10-23页 |
一、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对象、目标、内容和方法 | 第12页 |
(一)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(二)研究目标 | 第12页 |
(三)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3页 |
第一章 俄罗斯侦探小说概述 | 第23-37页 |
一、侦探小说 | 第23-29页 |
(一)侦探小说的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(二)侦探小说的起源及发展 | 第24-26页 |
(三)侦探小说的模式特点 | 第26-28页 |
(四)侦探小说的流派划分 | 第28-29页 |
二、俄罗斯侦探小说 | 第29-35页 |
(一)俄罗斯侦探小说的发展 | 第29-31页 |
(二)俄罗斯侦探小说的特点 | 第31-33页 |
(三)俄罗斯侦探小说的类型 | 第33-3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阿库宁的历史侦探小说 | 第37-45页 |
一、阿库宁的生平及创作 | 第37-38页 |
二、虚实结合的历史侦探主题 | 第38-40页 |
三、凡多林的人物形象设计 | 第40-42页 |
(一)凡多林的人物形象特点 | 第41-42页 |
(二)凡多林的人物形象价值 | 第42页 |
四、解构经典的互文写作手法 | 第42-43页 |
(一)对经典作品名称的互文 | 第42-43页 |
(二)对经典人物形象的互文 | 第43页 |
(三)对经典情节的互文 | 第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玛丽尼娜的警察侦探小说 | 第45-55页 |
一、玛丽尼娜的生平及创作 | 第45-46页 |
二、坚持“人道主义”精神的警察侦探主题 | 第46-49页 |
三、卡敏斯卡娅的人物形象设计 | 第49-52页 |
(一)卡敏斯卡娅的人物形象特点 | 第49-50页 |
(二)卡敏斯卡娅的人物形象价值 | 第50-52页 |
四、极具特色的悬念美学 | 第52-54页 |
(一)共鸣性 | 第52-53页 |
(二)新颖性 | 第53页 |
(三)悬念的迭加 | 第53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东佐娃的讽刺侦探小说 | 第55-65页 |
一、东佐娃的生平及创作 | 第55-56页 |
二、反映“社会百态”的讽刺侦探主题 | 第56-59页 |
三、“蹩脚侦探”的人物形象设计 | 第59-62页 |
(一)“蹩脚侦探”的人物形象特点 | 第59-62页 |
(二)“蹩脚侦探”的人物形象价值 | 第62页 |
四、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 | 第62-64页 |
(一)无厘头的作品名称 | 第62页 |
(二)诙谐的人物描写 | 第62-63页 |
(三)幽默的生活情景描写 | 第63-6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注释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