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生物评价、生态评价论文

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生态健康评价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4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湿地、城市湿地的内涵及湿地类型的划分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生态健康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生态健康的内涵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态健康、生态风险、生态安全概念辨析第11-13页
    1.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生态健康评价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发展进程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数据与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热点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模型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景观评价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生物指数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现有VOR模型存在的问题第19-21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技术路线第21-24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4-29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域范围第24页
    2.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理位置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地貌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气候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土壤植被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系基础第25-26页
    2.3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第26页
    2.4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6-29页
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9-41页
    3.1 宏观方面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数据来源第30-31页
    3.2 微观方面第31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现有VOR模型的改进及维度的扩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指标体系构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数据获取及处理第37-41页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41-47页
    4.1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的水系结构与连通性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的四大子河流湿地结构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的四大子河流湿地水系连通性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4.2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干流湿地健康状况时空变化规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时间变化规律(2003-2010)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空间变化规律(2015)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46-47页
第五章 对策建议第47-53页
    5.1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微观层面生态健康的改善对策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生态健康修复模式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生态健康状况改善措施第47-49页
    5.2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网络的恢复与构建对策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网络恢复的基本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网络恢复的目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网络恢复的措施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湿地网络恢复的次序第51-53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9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深度模型及其在视觉文字分析中的应用
下一篇: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抑制IFN-β产生及激活NF-κB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