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7页 |
1.1 量子点的基本概念 | 第9-11页 |
1.1.1 量子尺寸效应 | 第10页 |
1.1.2 表面效应 | 第10-11页 |
1.1.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| 第11页 |
1.1.4 库仑阻塞效应 | 第11页 |
1.2 量子点的光学特性 | 第11-15页 |
1.2.1 量子点的发光模式 | 第11-12页 |
1.2.2 量子点的吸收光谱 | 第12-13页 |
1.2.3 量子点的发射光谱 | 第13-14页 |
1.2.4 量子点的光放大 | 第14-15页 |
1.3 量子点的制备 | 第15-18页 |
1.3.1 分子束外延生长法 | 第15-17页 |
1.3.2 脉冲激光沉积 | 第17-18页 |
1.3.3 溶胶-凝胶法 | 第18页 |
1.4 量子点的应用 | 第18-21页 |
1.4.1 量子点光电子器件 | 第19页 |
1.4.2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| 第19-20页 |
1.4.3 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5 量子点光纤放大器 | 第21-23页 |
1.5.1 光纤通讯的发展 | 第21页 |
1.5.2 光纤放大器的发展 | 第21-22页 |
1.5.3 量子点光纤放大器的原理 | 第22-23页 |
1.6 量子点光纤材料进展 | 第23-25页 |
1.6.1 量子点玻璃研究进展 | 第24-25页 |
1.6.2 量子点光纤研究进展 | 第25页 |
1.7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41页 |
2.1 制备方法及玻璃基底的选择 | 第27-30页 |
2.1.1 玻璃基底的选择 | 第27-28页 |
2.1.2 玻璃制备方法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2.1.3 光纤制备方法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原料及设备 | 第30-34页 |
2.2.1 实验原料 | 第30页 |
2.2.2 实验设备 | 第30-34页 |
2.3 量子点玻璃光纤制备 | 第34-35页 |
2.3.1 Pb Se量子点掺杂玻璃制备流程 | 第34页 |
2.3.2 Pb Se量子点掺杂光纤制备流程 | 第34-35页 |
2.4 样品性能表征方法 | 第35-40页 |
2.4.1 光学显微镜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.2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4.3 近红外吸收谱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.4 荧光发射(PL)谱分析 | 第38-4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PbSe量子点掺杂玻璃的制备 | 第41-49页 |
3.1 玻璃配方选用 | 第41-42页 |
3.2 制备过程 | 第42-43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.1 TEM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2 近红外吸收谱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3 荧光发射(PL)谱分析 | 第45页 |
3.4 讨论 | 第45-49页 |
3.4.1 吸收峰与辐射峰的频移 | 第45-47页 |
3.4.2 热处理温度对量子点尺寸的影响 | 第47页 |
3.4.3 热处理温度对辐射峰强度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PbSe量子点光纤的制备 | 第49-60页 |
4.1 制备过程 | 第49-50页 |
4.2 表征手段 | 第50-51页 |
4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1-56页 |
4.3.1 结构和机械性能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2 TEM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3 PL谱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4 讨论 | 第56-60页 |
4.4.1 热处理条件对光纤中量子点尺寸和PL谱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4.2 二次热处理失败原因分析 | 第58页 |
4.4.3 与块状玻璃PL谱对比 | 第58-59页 |
4.4.4 光纤长度与量子点浓度关系分析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3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0-61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