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侦查讯问中的错案防范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(一)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(三)文章写作思路与框架第12-13页
一、侦查讯问促成的错案第13-17页
    (一)杜培武案及其揭示的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杜培武案的案情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杜培武案揭示侦查讯问中的问题第14页
    (二)佘祥林案及其揭示的问题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佘祥林案的案情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佘祥林案揭示侦查讯问中的问题第15-17页
二、侦查讯问促成错案的原因第17-25页
    (一)落后诉讼观念根深蒂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.供至上的取证观积习难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有罪推定的侦查观积重难返第17-18页
    (二)沉默权制度的缺失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沉默权是讯问正当性的有力保障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我国的“如实回答”实质为“自证其罪”第19-20页
    (三)律师侦查讯问在场权的缺失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律师在场权是讯问合法的有力保障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律师在侦查讯问中的在场权无从体现第20-21页
    (四)侦查讯问监督的苍白无力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侦查讯问监督不可缺失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我国侦查监督机制弱化第22页
    (五)笔录失真掩盖了不当讯问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讯问过程的选择性记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隐匿诱导过程形成符合需要的笔录第23-25页
三、防范侦查讯问促成错案的构想第25-32页
    (一)转变诉讼观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从.供本位观到物证本位观的转变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使无罪推定的侦查观深入人心第25-26页
    (二)建构中国式沉默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我国建构沉默权的可行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我国建构沉默权制度的具体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(三)确立侦查讯问中的律师在场权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律师讯问中在场权确立的可行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我国讯问中律师在场权的具体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(四)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建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建构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可行性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侦查讯问同步监督的具体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(五)确立自白补强规则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确立自白补强规则的可行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自白补强规则的具体内容第31-32页
结语第32-33页
参考文献第33-35页
致谢第35页

论文共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营改增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--以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
下一篇:基于Bank划分的异构内存访存管理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