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4-21页 |
1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| 第14页 |
2 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14-15页 |
2.1 诊断标准 | 第14页 |
2.2 纳入标准 | 第14页 |
2.3 排除标准 | 第14-15页 |
2.4 中止标准 | 第15页 |
2.5 剔除标准 | 第15页 |
2.6 脱落标准 | 第15页 |
3 临床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3.1 试验分组与方案 | 第15页 |
3.2 治疗方法 | 第15-17页 |
4 观测指标 | 第17-18页 |
4.1 基线资料 | 第17页 |
4.2 结局指标 | 第17-18页 |
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18-19页 |
6 质量控制 | 第19-20页 |
6.1 研究者的培训与考核 | 第19页 |
6.2 干预者的要求 | 第19页 |
6.3 受试者依从性的保证 | 第19页 |
6.4 血标本质量控制 | 第19页 |
6.5 量表测评的质量监控 | 第19-20页 |
7 伦理审批 | 第20-21页 |
研究结果 | 第21-31页 |
1 对照组与试验组基线比较结果 | 第21-23页 |
2 对照组与试验组WMS-RC评分比较结果 | 第23-26页 |
2.1 两组治疗前WMS-RC评分组间比较 | 第23-24页 |
2.2 两组治疗前后WMS-RC评分差值组内比较 | 第24-25页 |
2.3 两组治疗前后WMS-RC评分差值组间比较 | 第25-26页 |
3 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清APP、Aβ_(1-42)、Hcy水平比较结果 | 第26-27页 |
3.1 两组治疗前血清APP、Aβ_(1-42)、Hcy水平组间比较 | 第26页 |
3.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P、Aβ_(1-42)、Hcy水平差值组内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P、Aβ_(1-42)、Hcy水平差值组间比较 | 第27页 |
4 相关性分析结果 | 第27-31页 |
4.1 对照组血清APP、Aβ_(1-42)水平分别与WMS-RC中的总量表分、记忆商数、短时记忆、图片回忆的治疗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 试验组血清APP、Aβ_(1-42)、Hcy水平分别与WMS-RC中的总量表分、记忆商数、瞬时记忆、视觉再认的治疗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3 两组血APP和血Aβ_(1-42)水平分别与短时记忆的治疗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4.4 两组血APP和血Aβ_(1-42)水平分别与瞬时记忆的治疗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讨论 | 第31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附录 | 第41-55页 |
附录A "十二.五"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(MMSE) | 第41-42页 |
附录B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(NIHSS) | 第42-46页 |
附录C 中国版修订韦氏记忆量表(WMS-RC) | 第46-52页 |
附录D 认知康复训练 | 第52-55页 |
文献综述 | 第55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