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热电联产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发展现况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1.3.1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3页 |
1.3.2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方案选择及安全性研究 | 第15-22页 |
2.1 供热方案的选择 | 第15-17页 |
2.1.1 中压缸排汽供热方案 | 第15页 |
2.1.2 双转子高背压供热方案 | 第15-16页 |
2.1.3 吸收式热泵供热方案 | 第16-17页 |
2.2 双转子高背压方案概况 | 第17-19页 |
2.3 双转子高背压改造及安全性探讨 | 第19-21页 |
2.3.1 双转子高背压改造内容 | 第19-20页 |
2.3.2 双转子高背压供热安全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双转子高背压供热在三典型工况下的研究 | 第22-43页 |
3.1 变工况计算理论 | 第22-23页 |
3.2 三典型工况研究 | 第23-24页 |
3.2.1 供回水温度图 | 第23-24页 |
3.2.2 三典型工况的划分 | 第24页 |
3.3 最大供热面积下的供热研究 | 第24-30页 |
3.3.1 最大供热面积下在三典型工况的参数情况 | 第25-28页 |
3.3.2 最大供热面积下的经济效益和节煤情况 | 第28-30页 |
3.4 不同供热面积下双转子高背压改造前后的经济性分析 | 第30-38页 |
3.4.1 供热面积为1500万m~2 | 第30-32页 |
3.4.2 供热面积为1400万m~2 | 第32-34页 |
3.4.3 供热面积为1300万m~2 | 第34-36页 |
3.4.4 供热面积为1200万m~2 | 第36-37页 |
3.4.5 汇总 | 第37-38页 |
3.5 热泵方案和双转子高背压方案在三典型工况下的对比 | 第38-42页 |
3.5.1 方案概况 | 第38-40页 |
3.5.2 三典型工况下各方案供热、发电情况 | 第40-42页 |
3.5.3 经济性分析 | 第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双转子高背压方案优化 | 第43-50页 |
4.1 方案简介 | 第43-44页 |
4.2 最佳分配距离计算原理 | 第44-46页 |
4.2.1 热网循环泵耗功计算 | 第44-45页 |
4.2.2 机组发电功率计算 | 第45页 |
4.2.3 净收益 | 第45页 |
4.2.4 近端热负荷-收益图 | 第45-46页 |
4.3 实际远、近端热用户负荷分配 | 第46-49页 |
4.3.1 总负荷变化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.2 供热距离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5.1 结论 | 第50页 |
5.2 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