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铸造论文--铸造工艺论文--砂型铸造造型工艺论文

基子SINCTION的铸钢件铸造工艺CAD系统的开发

摘要第11-13页
ABSTRACT第13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3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铸造工艺CAD系统发展趋势第19-21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二章 技术路线、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第23-29页
    2.1 技术路线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开发平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SINOVATION软件简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SINOVATION软件功能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开发工具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Microsoft Visual Studio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MFC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SCRIPT语言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Microsoft Office Access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第27-29页
第三章 铸造工艺CAD系统设计理论第29-43页
    3.1 热节分析理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热节的概念和点模数理论发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新的点模数计算理论第30-32页
    3.2 铸钢件外冷铁设计原则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概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外冷铁的材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外冷铁尺寸的设计原则第33-35页
    3.3 砂芯设计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概述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砂芯设计的基本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砂芯固定的方法第36页
    3.4 砂型设计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概述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砂型尺寸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  3.5 模板设计原则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概述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模底板的材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模底板的尺寸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加强筋尺寸和布局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模板连接和定位结构设计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模板搬运结构设计第41-43页
第四章 铸造工艺CAD系统程序开发第43-65页
    4.1 热节分析程序开发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点模数计算程序开发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热节显示程序开发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界面程序开发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界面设计及操作步骤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应用实例第47-50页
    4.2 冷铁设计程序开发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脚本程序开发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界面程序开发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界面设计及操作步骤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应用实例第54-55页
    4.3 砂芯设计程序开发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脚本程序开发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界面设计及操作步骤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应用实例第56-57页
    4.4 砂型设计程序开发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脚本程序开发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界面程序开发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界面设计及操作步骤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应用实例第59-60页
    4.5 模板设计程序开发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脚本程序开发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界面程序开发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界面设计及操作步骤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应用实例第63-65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65-66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3页
致谢第73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5-76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锂离子电池硅基薄膜负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
下一篇:连作与轮作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类群特征及磷代谢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