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2页 |
1.1 拜耳法工艺概述 | 第8-10页 |
1.1.1 拜耳法的基本原理 | 第8-9页 |
1.1.2 拜耳法生产工艺流程 | 第9-10页 |
1.1.3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性质 | 第10页 |
1.2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有机物 | 第10-14页 |
1.2.1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 | 第10-11页 |
1.2.2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种类 | 第11-12页 |
1.2.3 有机物累积过程 | 第12-13页 |
1.2.4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危害 | 第13-14页 |
1.3 拜耳法生产过程中有机物反应行为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3.1 腐殖酸反应行为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2 絮凝剂反应行为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3 草酸钠反应行为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| 第19-22页 |
1.4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4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高压溶出过程中有机物的分布规律 | 第22-39页 |
2.1 实验主要试剂、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2 实验方案 | 第23-24页 |
2.3 实验主要分析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3.1 苛碱、全碱、氧化铝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3.2 草酸钠、总有机碳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3 有机物碳含量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 实验相关计算公式 | 第28页 |
2.5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8页 |
2.5.1 溶出温度对有机物在溶出过程中分布规律影响 | 第28-30页 |
2.5.2 苛碱浓度对有机物在溶出过程中分布规律影响 | 第30-32页 |
2.5.3 氧化铝浓度对有机物在溶出过程中分布规律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5.4 碳碱浓度对有机物在溶出过程中分布规律影响 | 第33-35页 |
2.5.5 有机物在循环溶出过程中分布规律 | 第35-3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高压溶出过程中有机物的形态研究 | 第39-61页 |
3.1 实验主要试剂、设备 | 第39-40页 |
3.2 实验方案 | 第40页 |
3.3 实验主要操作过程 | 第40-43页 |
3.3.1 铝酸钠母液萃取过程 | 第42页 |
3.3.2 铝酸钠母液酯化过程 | 第42页 |
3.3.3 脱水过程 | 第42-43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60页 |
3.4.1 腐殖酸在循环溶出过程中形态转变 | 第44-53页 |
3.4.2 絮凝剂在循环溶出过程中形态转变 | 第53-6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四章 有机物对赤泥沉降分离过程的影响 | 第61-68页 |
4.1 实验原料、设备、方案 | 第61-63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7页 |
4.2.1 赤泥沉降对有机物在赤泥沉降过程中分布比例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2.2 有机物对赤泥沉降速率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4.2.3 有机物对赤泥压缩速率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有机物累积行为 | 第68-76页 |
5.1 有机物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应机理 | 第68-72页 |
5.1.1 有机物的热分解反应 | 第68-69页 |
5.1.2 有机物与碱反应 | 第69-70页 |
5.1.3 有机物与金属离子的热分解反应 | 第70-71页 |
5.1.4 赤泥沉降过程机理 | 第71-72页 |
5.2 有机物累积行为 | 第72-76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