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前言 | 第13-14页 |
第1章 外逃贪官现象概要 | 第14-21页 |
1.1 因外逃而引发资产流失的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 外逃贪官的表现方式 | 第15-17页 |
1.2.1 外逃贪官的去向选择 | 第15页 |
1.2.2 外逃贪官集中的区域 | 第15-16页 |
1.2.3 外逃贪官的出走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3 外逃贪官现象的危害及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3.1 外逃贪官对经济的危害 | 第17页 |
1.3.2 外逃贪官对政治的危害 | 第17-18页 |
1.3.3 外逃贪官对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| 第18页 |
1.4 外逃贪官现象的成因 | 第18-21页 |
1.4.1 国家制度的不完善,导致权力过于集中、监管不到位 | 第18-19页 |
1.4.2 动摇的廉政理念 | 第19页 |
1.4.3 我国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的力度不够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赃款追缴的基本制度 | 第21-29页 |
2.1 追缴赃款的内涵界定 | 第21-22页 |
2.2 赃款追缴的基本原则 | 第22-23页 |
2.2.1 国家主权原则 | 第22页 |
2.2.2 平等互惠原则 | 第22-23页 |
2.2.3 死刑犯、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| 第23页 |
2.3 追缴赃款制度的法律依据 | 第23-25页 |
2.4 对目前中国外逃贪官赃款追缴制度的评价 | 第25-29页 |
2.4.1 反腐败立法体系不够健全 | 第25-26页 |
2.4.2 国内财产申报制度的不完善 | 第26-27页 |
2.4.3 国内费用补偿和“收益”分享制度的缺失 | 第27页 |
2.4.4 国际刑事合作有待加强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国外构建外逃贪官赃款追缴机制的措施 | 第29-35页 |
3.1 美国赃款追缴制度 | 第29-32页 |
3.1.1 美国赃款追缴法律规范 | 第29-30页 |
3.1.2 没收程序 | 第30-31页 |
3.1.3 “收益”分享制度 | 第31-32页 |
3.1.4 承认和执行外国没收判决的制度 | 第32页 |
3.2 澳大利亚赃款追缴制度 | 第32-35页 |
3.2.1 划定了犯罪收益的标准 | 第32-33页 |
3.2.2 追缴犯罪收益的具体程序 | 第33-34页 |
3.2.3 没收财产处置程序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完善中国外逃贪官赃款追缴法律规范及司法制度 | 第35-50页 |
4.1 完善中国外逃贪官赃款追缴法律规范 | 第35-39页 |
4.1.1 完善《刑法》中涉及贪腐犯罪的法律规范 | 第35-36页 |
4.1.2 完善《刑事诉讼法》中的没收程序 | 第36-39页 |
4.2 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| 第39-44页 |
4.2.1 明确受理财产申报机关 | 第40页 |
4.2.2 明确财产申报主体 | 第40-41页 |
4.2.3 明确财产申报范围 | 第41页 |
4.2.4 明确财产申报方式以及不申报、虚假申报的法律责任 | 第41-42页 |
4.2.5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保障财产申报制度 | 第42页 |
4.2.6 关于财产申报的其他问题 | 第42-44页 |
4.3 完善其他司法管理制度 | 第44-46页 |
4.3.1 完善身份证管理制度 | 第44页 |
4.3.2 完善出入境管理制度 | 第44-46页 |
4.4 建立费用补偿和“收益”分享制度 | 第46-47页 |
4.4.1 建立费用补偿制度 | 第46页 |
4.4.2 建立“收益”分享制度 | 第46-47页 |
4.5 设立专项追缴基金组织 | 第47-48页 |
4.6 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附件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