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林下色木槭更新特征及复壮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色木槭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幼苗更新及种群更新研究 | 第12页 |
1.2.3 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4 林下幼苗幼树经营技术研究 | 第13-1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7页 |
2.1 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15-17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2.1.2 气候特征 | 第15页 |
2.1.3 植被土壤资源 | 第15页 |
2.1.4 森林资源 | 第15-17页 |
3 研究内容 | 第17-21页 |
3.1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3.3 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3.3.1 样地调查 | 第17-18页 |
3.3.2 色木槭损伤特征调查 | 第18页 |
3.3.3 空间分布格局 | 第18-19页 |
3.3.4 截干后萌苗生长调查 | 第19页 |
3.3.5 数据处理 | 第19-20页 |
3.4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44页 |
4.1 杨桦次生林的结构特征 | 第21-26页 |
4.1.1 树种组成 | 第21-23页 |
4.1.2 直径分布 | 第23-24页 |
4.1.3 树高分布 | 第24-26页 |
4.2 色木槭更新特征 | 第26页 |
4.3 色木槭空间分布格局 | 第26-36页 |
4.3.1 色木槭的空间分布点格局 | 第26-28页 |
4.3.2 色木槭各高度级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28页 |
4.3.3 色木槭及各分组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28-31页 |
4.3.4 色木槭各分组的空间关联性 | 第31-36页 |
4.4 色木槭幼苗幼树的损伤特征 | 第36-39页 |
4.4.1 损伤数量 | 第37页 |
4.4.2 损伤类型 | 第37-38页 |
4.4.3 损伤程度 | 第38-39页 |
4.4.4 损伤后的萌蘖反应 | 第39页 |
4.5 幼苗幼树的复壮技术 | 第39-44页 |
4.5.1 萌苗生长特征 | 第39-42页 |
4.5.2 色木槭幼苗幼树复壮技术 | 第42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6页 |
5.1 结论 | 第44-45页 |
5.2 讨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(2012-2015) | 第50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