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不平等及成因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5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| 1.4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| 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1.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储蓄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| 第19-26页 |
| 2.1 储蓄和储蓄率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| 2.2 储蓄的相关理论假说 | 第20-24页 |
| 2.2.1 持久收入假说 | 第20-21页 |
| 2.2.2 生命周期假说 | 第21-22页 |
| 2.2.3 预防性储蓄假说 | 第22页 |
| 2.2.4 流动性约束假说 | 第22-23页 |
| 2.2.5 费雪消费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2.3 居民储蓄率不平等的度量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不平等的现状 | 第26-35页 |
| 3.1 中国居民储蓄的变迁 | 第26-28页 |
| 3.2 城乡居民储蓄不平等的现状 | 第28-31页 |
| 3.3 农村居民储蓄率不平等的现状 | 第31-35页 |
| 第四章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差别的实证分析 | 第35-45页 |
| 4.1 数据来源 | 第35页 |
| 4.2 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 | 第35-38页 |
| 4.3 计量方法和模型的设定 | 第38-39页 |
| 4.4 分位数回归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4.5 分位差异检验 | 第41-43页 |
| 4.6 稳健性检验 | 第43-4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| 第45-47页 |
| 5.1 主要结论 | 第45页 |
| 5.2 相关启示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