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符号说明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20页 |
1.1 前言 | 第9页 |
1.2 稻米品质与评价标准 | 第9-13页 |
1.2.1 碾磨品质 | 第10页 |
1.2.2 外观品质 | 第10-11页 |
1.2.3 蒸煮食味品质 | 第11-13页 |
1.3 淀粉结构与组成 | 第13-14页 |
1.4 优良食味稻米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5 Wx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 | 第17页 |
1.6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运用 | 第17-18页 |
1.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杂交稻天优3611直链淀粉含量改良与品质分析 | 第20-46页 |
2.1 前言 | 第20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5页 |
2.2.1 供试水稻品种 | 第20-21页 |
2.2.2 水稻杂交与回交 | 第21页 |
2.2.3 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2.4 本实验所用的相关引物 | 第22-23页 |
2.2.5 水稻植株DNA的提取 | 第23页 |
2.2.6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(按照农业部颁标准NY147-88) | 第23-24页 |
2.2.7 胶稠度测定 | 第24页 |
2.2.8 淀粉粘滞性测定 | 第24-25页 |
2.2.9 淀粉热力学特性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2.10 Wx蛋白的提取及SDS-PAGE电泳 | 第25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42页 |
2.3.1 Wx~(in)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发展 | 第25-26页 |
2.3.2 3611和天丰B背景下Wx~(in/b)改良系的构建 | 第26-30页 |
2.3.2.1 3611和天丰B背景下Wx~(in)改良系的农艺性状表现 | 第26-28页 |
2.3.2.2 Wx基因在不同改良系中的表达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3.2.3 天丰B- Wx~(in)和3611-Wx~(in/b)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分析 | 第30页 |
2.3.3 天丰B和3611背景下导入Wx~(in)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| 第30-39页 |
2.3.3.1 天丰B背景下导入Wx~(in)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| 第30-33页 |
2.3.3.2 3611背景下导入Wx~(in)基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2.3.3.3 3611背景下导入Wx~b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2.3.4 含不同Wx等位基因组合的杂交稻农艺性状和品质表现 | 第39-42页 |
2.3.4.1 杂交稻的农艺性状表现 | 第39-40页 |
2.3.4.2 杂交组稻米品质表现 | 第40-42页 |
2.4 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5页 |
2.5 研究展望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