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11-12页 |
2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概述 | 第12-16页 |
2.1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的纳税主体 | 第12页 |
2.2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的管辖权 | 第12-13页 |
2.3 境外所得税收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| 第13-16页 |
2.3.1 税收公平原则 | 第13-14页 |
2.3.2 税收效率原则 | 第14-15页 |
2.3.3 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的矛盾与促进 | 第15-16页 |
3 我国境外所得税收法律制度 | 第16-22页 |
3.1 我国现行境外所得税收的基本制度 | 第16-18页 |
3.1.1 关于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相关规定 | 第16-17页 |
3.1.2 关于避免企业侵蚀税基的规定 | 第17-18页 |
3.2 我国现行企业境外所得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2页 |
3.2.1 境外所得的确认时间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| 第18页 |
3.2.2 采用分国抵免法不利于海外投资发展 | 第18-19页 |
3.2.3 间接抵免对间接持股比例和抵免层级要求过高 | 第19页 |
3.2.4 单向盈亏互补规则有悖于公平原则 | 第19-20页 |
3.2.5 税收协定不够完善 | 第20页 |
3.2.6 反避税规定滞后于对外投资发展 | 第20-22页 |
4 美国日本境外所得税收法律制度借鉴 | 第22-30页 |
4.1 美国境外所得税收法律制度 | 第22-26页 |
4.1.1 所得来源地规则 | 第22页 |
4.1.2 美国分篮限额制度 | 第22-23页 |
4.1.3 美国境内外盈亏互补制度 | 第23页 |
4.1.4 跨国公司股息应纳税的间接抵免规则 | 第23-24页 |
4.1.5 美国交易法和不汇回不纳税制度 | 第24页 |
4.1.6 反导管规则 | 第24-25页 |
4.1.7 反对税收饶让抵免 | 第25-26页 |
4.1.8 美国所得税法对我国税法的借鉴意义 | 第26页 |
4.2 日本境外所得税收法律制度 | 第26-30页 |
4.2.1 国外税收总抵免法 | 第26-27页 |
4.2.2 境内外盈亏互补制度 | 第27页 |
4.2.3 境外股息间接限额抵免 | 第27-28页 |
4.2.4 CFC税制和不分配不纳税制度 | 第28页 |
4.2.5 预提税退税制度 | 第28页 |
4.2.6 日本所得税法对我国税法的借鉴意义 | 第28-30页 |
5 我国境外所得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30-35页 |
5.1 适当加大抵免力度,减少国际重复征税 | 第30-33页 |
5.1.1 合理界定境外所得 | 第30页 |
5.1.2 采用"不分国分项"的抵免方式 | 第30-31页 |
5.1.3 建立境内外盈亏互补规则 | 第31页 |
5.1.4 优化间接抵免法的抵免条件 | 第31-32页 |
5.1.5 实行递延纳税 | 第32页 |
5.1.6 签订、修订有力支持对外投资的税收协定 | 第32-33页 |
5.2 完善反避税法律制度 | 第33-35页 |
5.2.1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协议范本以及范本解释 | 第33-34页 |
5.2.2 转让定价税收制度的完善 | 第34-35页 |
结论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