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压缩空气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装置的可行性研究 | 第16-22页 |
2.1 压缩空气的能量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1.1 压缩空气的能量密度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1.2 压缩空气的理想可用能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2 续驶里程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 安全性能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经济性能分析 | 第2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结构方案及其仿真模型 | 第22-38页 |
3.1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| 第22-23页 |
3.2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结构方案 | 第23-27页 |
3.2.1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性能对结构的要求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2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结构方案和参数确定 | 第24-27页 |
3.3 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及其求解 | 第27-36页 |
3.3.1 压缩空气发动机热力学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3.2 压缩空气发动机力学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.3 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 | 第32-36页 |
3.4 压缩空气发动机仿真模型的求解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4.1 仿真模型的计算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4.2 仿真计算中初值的设定 | 第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仿真研究 | 第38-54页 |
4.1 压缩空气发动机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 | 第38-42页 |
4.1.1 工作循环中气缸内气体状态的变化规律 | 第38-41页 |
4.1.2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| 第41-42页 |
4.2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 工作参数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| 第43-47页 |
4.3.1 进气压力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.2 进气温度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3.3 转速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4 配气相位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| 第47-50页 |
4.4.1 进气门开启时刻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4.2 进气们开启持续角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8页 |
4.4.3 排气门开启时刻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.4 排气门开启持续角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5 结构参数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| 第50-53页 |
4.5.1 气缸容积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5.2 程径比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1页 |
4.5.3 气缸顶隙容积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5.4 进、排气门直径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5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优化研究 | 第54-65页 |
5.1 压缩空气发动机优化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6页 |
5.1.1 设计变量的选择 | 第54页 |
5.1.2 目标函数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5.1.3 约束条件的设置 | 第55页 |
5.1.4 最优化数学模型 | 第55-56页 |
5.2 压缩空气发动机优化模型的求解 | 第56-61页 |
5.2.1 Isight软件的简介 | 第56-57页 |
5.2.2 Isight与Simulink的集成优化 | 第57页 |
5.2.3 求解算法的选择 | 第57-58页 |
5.2.4 压缩空气发动机集成优化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1页 |
5.2.5 优化结果 | 第61页 |
5.3 优化方案与初始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4 配气相位的优化研究 | 第62-6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总结 | 第65页 |
6.2 展望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附录 | 第72页 |